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勇克千难万险,只因人命至重——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抗疫实录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春节前夕,带着对医学事业的信仰,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挥别亲人逆行开赴前线。短短12天里,上海又连续派出两批援鄂医疗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特殊性,感染、呼吸、重症等专科的医护工作者是绝对的中流砥柱。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的众多专家委员,都投身到抗疫战役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医学智慧,肩负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任!


周新:总理,目前最缺的是护士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顾问、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名誉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周新教授,临危受命,担任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因为正是他,曾在2003年抢救了上海第1例SARS患者。从1月25日起,他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后夜以继日扑在一线。1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一下飞机就来到收治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马晓伟主任等一起看望患者和慰问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当总理问起:你们现在最缺什么?周新教授立即回答:目前最缺护士。他用最简洁最真实的回答,展现出一个医生实事求是的精神。3天后,《医师报》记者采访周新教授时获悉,从全国调配的150名护士已经到达金银潭医院。

陈德昌:挺身而出是天职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危重病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作为重症领域专家同时也是第一批上海医疗队队员,1月26日正式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负责北三区重症患者的救治。他说:“现在国家有困难,挺身而出是天职。国家需要你,湖北的患者需要你,湖北的同道已经不堪重负,你总归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临出发前,陈德昌教授与同道在“广博慈爱,追求卓越”院训下合影,并且在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出这八个大字的精神内涵。

王雄彪:彪哥主任带给患者的安心和放心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王雄彪教授看到疫情严重,“利用职务之便”主动要求加入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从大年初一就焦急等待集合出发的命令。抵达武汉后,王雄彪在武汉市第三医院负责2个病区,连续奋战。不知是谁在他的防护服上写了“彪哥”的称呼,当患者看到彪哥来了,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其实王雄彪教授自己也是一名慢性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更是容易造成缺氧,年近六旬的他却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直到同事提醒他才发现,这段时间他都没顾得上给自己量血压、按时服药。

王瑞兰:手被酒精泡到破皮,依然再坚持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瑞兰教授是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中唯一一名女专家,进入武汉市第三医院分管ICU。每天赶第一班公交上班,承担了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主任医师的全部工作。“查房时,我们都要穿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憋得很难受,因为防护服资源紧张,为了节省,早上也不太敢喝水。查完房,护目镜上全是雾水,脸上都是N95口罩的勒痕,为了保证无菌卫生,每天要洗很多次手,很多同事的手已经被酒精浸泡的皴缩了,还破了皮……大家都依然在坚持着。看到患者一天比一天好,真的非常开心,鼓励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王瑞兰说。

曾玫:儿童病例让人忧心,
  把论文先发在祖国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传染科主任曾玫教授战斗在上海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的第一线。1月19日,7岁的豆豆(化名)由妈妈带着就诊。豆豆爸爸有武汉暴露史,已经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孩子又出现了发热、咳嗽症状,濒临崩溃的妈妈强打起精神,把儿子送来医院。“我们该怎么办?完了,我怕……”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目前孩子情况还好,请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吧,我们会把孩子的病看好的!”曾玫已在一线奋战25年,她的一席话,让妈妈过度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之后,曾玫教授参加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夜线约见,就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儿童诊疗全纪录接受访谈,并在《中华儿科杂志》在线发表“上海首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

曹清 王莹:防控疫情,机器人上岗!
“不接触式面对面沟通”提高诊治效率

对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患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别开辟了隔离诊区进行收治和筛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隔离诊区属于高风险区域,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驻,各项防护物资的消耗很大。为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1月29日医院在隔离诊区启用AI系统,机器人“小白”正式上岗,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曹清教授与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王莹教授通过“小白”对来自湖北的5岁疑似患儿进行了床边会诊和远程查房,不仅对隔离诊区的医生进行了及时指导,也安抚了家长焦虑的情绪。在全院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不接触式的面对面沟通”进一步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也提高了院内专家会诊的效率,节约了医疗资源。

凌云:不畏病毒遮望眼,
      力战公卫第一线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市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主要收治单位。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副主任凌云教授作为联合医疗组专家之一,与院外市级专家一起直面疫情,仔细研究患者的疾病特点,建立快速收治流程和常规诊疗方案,指导隔离病区用药。虽然工作强度大,常常工作至凌晨2、3点,早上6点半又再次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但看到患者转危为安,不少患者康复出院,感觉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余跃天:泪水划过脸上的勒痕,
起身继续救人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余跃天副主任作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于1月28日出征武汉,与危重症救治组共同负责武汉市第三医院ICU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监护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医务人员是6小时的白班、中班,及12小时的夜班连续穿着防护服在病房内进行救治工作。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评估脏器功能,进行支持维护,从而达到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的最终目标。“仁术济世”始终是他们心中不变的信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绝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的专家委员们,有的先后奔赴武汉前线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有的留守上海在不同岗位抢救上海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这些感人的画面印刻在2020年初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历史里。希望所有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的同道众志成城,让我们在赢取抗疫最终胜利后重逢,为你们用生命谱写的歌曲喝彩!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