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取长补短,规范诊疗——2019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2019年5月25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主办的“2019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学术年会”在上海市医学会顺利开幕。

本届年会以脑卒中的规范化诊疗为切入点,强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评估与技术的规范,着眼流程与网络建设的合理组织,增加了急性期全面管理的相关技术以及康复治疗的新发展等内容,同时聚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展热点及诊疗技术的相关讨论,进一步统一认识、规范诊疗策略,分享经验。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刘建民教授致辞,对所有参会的嘉宾和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过去一年,上海市的卒中防控取得了很大进展,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的各个学组开展了大量的学术交流、专项技术培训和社会宣教工作,上海“中风120”口诀、上海卒中急救APP等适合国人卒中防治的宣教工具在国内得到了快速推广。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会议,总结经验,拓展思维,一起携手推动上海市卒中防控事业走向规范、同质、高效发展之路。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吴宏处长致辞:积极开展脑卒中的预防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拯救生产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提高民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市通过7年的努力,在脑卒中预防和救治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希望通过多学科的学术交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推动卒中防治工作的开展,提升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效率、速度和质量。

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向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上海市于2011年在国内最早开展脑卒中救治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卒中高危筛查和早期救治网络体系,并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本次年会汇聚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放射科、急诊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希望大家分享和总结不同治疗模式下的经验,达成共识,形成规范,更好地促进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推进,造福百姓健康。

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刘建民教授分析了我国脑卒中防治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刘教授指出,2018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40岁人群现患或曾患脑卒中1242万,存活者70%留有残疾。但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目前我国卒中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上海市拥有卒中中心50家,溶栓、取栓量逐年增加。但不同区域在医技力量分布、卒中防治知晓率和健康意识水平、卒中建设进程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核心技术亟待推广提高。刘教授认为,脑卒中防治要坚持行政主导,加快推进区域分级诊疗,完善卒中防治体系,依托5G技术搭建脑卒中智慧医疗专网,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积极开展和推进“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入手,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及其对卒中复发的影响,阐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新认识。李教授指出,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面的最大进步,是证明最佳药物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卒中,已经从关注动脉管径大小转为关注管壁或斑块。他认为,新型影像学或其他检查技术的进步将为临床实践带来革命。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分享了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率MRI管壁成像方面的经验。耿教授表示,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常规CT或MRI、DSA在评估颅内外动脉管腔狭窄时,无法显示管壁结构,可能低估病变严重程度,忽视血管重构和斑块成分。高分辨率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清晰显示管壁结构,弥补常规MRA技术的不足,在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华山医院在颅内动脉瘤管壁分析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通过融合MRA和高分辨率MRI图像,用计算机技术提取瘤壁信号,获取瘤壁厚度及信号强度的分布。耿教授等发现,破裂动脉瘤瘤壁强化提示出血后瘤壁炎症反应;未破裂动脉瘤瘤壁强化,是壁厚、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薄壁动脉瘤包括子瘤可能并无强化,瘤壁太薄无法显示;瘤壁不显示及强化并不意味破裂风险低。


本次大会学术报告分为颅外动脉狭窄防治、颅内动脉狭窄干预、缺血性卒中病例讨论三大版块。

颅外动脉狭窄防治斑块聚焦于争议问题,注重内科、外科的交融互补,让与会者耳目一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傅毅教授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对超声在颅外颈动脉狭窄防治中的价值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该领域存在的争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付建辉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洪波教授分别从内科和外科角度,提出了当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策略。针对外科干预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CEA和CAS孰优孰劣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万杰清教授结合当前证据,进行了解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朱悦琦教授分享了颅外椎动脉狭窄的诊治进展。

颅内动脉狭窄干预版块专注于传递治疗进展,力求规范诊治。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施国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永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徐群教授五位专家的精彩演讲中,参会者对颅内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科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血管内治疗、ICAD相关急性大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介入及外科干预策略有了新的认识。

缺血性卒中病例讨论会是最受欢迎、最能引起共鸣的学术版块。与会者纷纷表示,该版块分享的4个病例都非常经典,很有临床借鉴作用。


脑血管病诊疗进展学习班

5月24日举行的脑血管病诊疗进展学习班也非常精彩,内容主要聚焦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涵盖评估与技术、流程与网络、急性期管理、康复四大方面,让与会者对卒中防控所有环节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上海脑卒中同仁们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分享了不同治疗模式下获得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脑卒中救治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了规范,对于进一步提高上海市脑卒中防控及诊疗水平必将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