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专科分会

王卫庆 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 副主任委员
所属分会: 慢病管理专科分会
工作单位: 瑞金医院
出诊信息: 点击查看
专业: 内分泌科
亚专业: 内分泌学
专业主攻方向: 内分泌肿瘤与代谢病
主要学术成就、科技奖项、发明创造、著作、重要论文等

王卫庆教授在内分泌代谢领域辛勤耕耘35年,在内分泌肿瘤诊治、代谢性疾病防控与标准化管理成果卓著,是该领域杰出学科带头人。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Journal of Diabetes》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在Nat Med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61篇(第一作者19篇,通讯作者108篇),被引10420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17年R1、2012年R2、2008年R3、2010年R9),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16年R1、2014年R2、2008年R1)及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9年R1)。 一、系统建立内分泌肿瘤诊断新技术与治疗新方案 内分泌肿瘤涉及内分泌腺体,具肿瘤和激素分泌双重特征,种类繁多,诊治困难,预后极差。王卫庆聚焦临床诊治解决关键科学与临床问题,系统建立34项诊断新技术与5项治疗新方案,极大提高内分泌肿瘤诊治水平。 原醛症囿于患病率、分型诊断和药物治疗等悬而未决临床问题,诊治不尽人意。领导全国流调揭示高血压中原醛症患病率7.1%(J Hypertens 2013),同期述评“原醛症在高血压患者中如此之多具重要临床意义”;不同类型原醛症治疗方法迥异,分型诊断意义重大,创新建立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分型诊断准确率从76.7%升至93.3%,从而手术完全缓解率达95.8%;首创ACTH兴奋试验替代肾上腺静脉采血,分型准确率达89.6%(JCEM 2015),从而实现有创向无创技术转变;首创增生性原醛症小剂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方案,血压达标率从70.8%升至95.8%,制定两版中国诊治指南并推广。 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是库欣综合征中诊断最困难、预后最差类型。提出“低蛋白血症、低血钾和代谢性碱中毒”为此病非典型表现,并证实胸腺类癌为国人首要病因;发现POMC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修饰为异位激素分泌机制,成为国际公认的异位ACTH综合征最主要分子机制(J Endocrinol 2005); 持续改进诊治流程,库欣综合征诊断准确率从80%升至96.8%,缓解率从25%升至97%(JCEM 2018及2020, Cell Res 2018)。 嗜铬细胞瘤以往生化诊断效率低且繁琐耗时。创建间羟肾上腺素类似物测定法,诊断准确率从48%升至92%,结合MIBG核素显像接近100%,解决诊断难题,并推广为国内标准诊断方案;恶性嗜鉻细胞瘤全身转移预后极差缺乏特异诊断指标,提出转移分子标记物ERBB2、致病基因与列线图模型,预测准确率从30%升至77%(Clin Endo 2016及2017, ERC 2008),获国际学术界认可;制定围手术期全程治疗方案,术前准备从42天减为11天,并发症从43%降为5.6%。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达65%,良恶性鉴别决定治疗方式。王卫庆首次发现良恶性结节基因组突变类型与遗传进化路径迥异,证实良性结节不会恶变(Nat Commun 2017),为避免过度治疗提供循证依据,入选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改写国际著名经典教科书《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4th Edition》相关描述。作为唯一通讯作者,联合Mayo Clinic 和MD Anderson 肿瘤中心成立国际多中心研究组,证实胸腺类癌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新组分及主要死因(Clin Endo 2017),改写MEN1诊断与预后标准(欧洲神经内分泌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Philippe Chanson,Nat Rev Endocrinol 2021)。 二、创建中国代谢性疾病早期防控临床研究基地与标准化管理中心 代谢性疾病呈井喷态势,早期防控是核心。王卫庆建立“中国心血管代谢与恶性肿瘤(4C)研究”长期随访20省市20万人队列。创新提出2小时血糖对糖尿病及心血管结局具更重要预测价值(Diabetes Care 2019);更新中国糖尿病病因特点,突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主导固有观念,全新揭示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为更重要病因机制(Lancet DE 2020),同期述评“为制定中国特色糖尿病危险因素分层与个体化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启示”;创新揭示6种新脂质因子与胆汁酸协同调控,提升糖尿病早期预测(Diabetes Care 2020及2021)。 启动ChinaMAP计划,完成27省市8民族万人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跨地理区域遗传背景多样性,鉴定国人2型糖尿病新位点,发现超20%个体存在辛伐他汀相关横纹肌溶解发生风险(Cell Res 2020);证实新冠肺炎无人群差异的潜在机制,助力公共卫生防控(Cell Discov 2020),Mayo Clinic Proceedings杂志重点援引为“COVID-19精准防控的重要指导依据”。 率先引入“理想心血管健康”与“心血管根本预防”理念,警示性报告中国成人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达标率仅13.5%(JACC 2015),同期述评“为成功预防心血管事件、促进全民心血管健康需求提供科学依据”,获评“中国心血管十佳原创临床研究”奖;创新生活方式与代谢健康协同恶化导致心血管风险呈阶梯递增(JAMA Cardiol 2019, Diabetes Care 2020),JAMA Cardiol同期述评“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控提供独到见解,值得国际推广”。 创建中国青少年肥胖队列,首报国人肥胖肠道菌群特征,揭示多形拟杆菌降低血清谷氨酸盐及降脂减重(Nat Med 2017),Nat Rev Endocrinol高度评价是肥胖治疗新靶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US 10,350,2 48 B2);首次证实阿卡波糖抑制糖苷酶增加益生菌丰度实现代谢获益,拟杆菌属B肠型患者疗效更佳,开辟肠型指导精准治疗新方向(Nat Commun 2017,ZL201510703463.9);优选益生菌新配方,提出重塑肠道微生态降糖新方案,转化价值超3千万人民币。能量精细测量是代谢调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由10台代谢舱组成的全球规模最大、精度最高人体代谢舱群及精细表型采集系统,实现46类41万条高维数据实时采集,科学解析代谢基本规律与正常范围,深入探索全生命周期能量稳态,智能辅助精准防诊治。    鉴于代谢性疾病严峻流行趋势,标准化管理是关键策略。创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建立469项管理SOP,立足“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理念,创建代谢一体机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线上线下服务、院内外互联全病程新管理模式。授权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已有31省市1050家医院加入,管理百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从18.7%升至45.5%,代谢综合达标率从6.2%升至17.9%,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 王卫庆先后主持制定内分泌代谢病领域10项专家共识与10项国家卫健委临床诊治路径。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五洲女子科技奖、吴杨奖;带领学科成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持续11年与《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专科榜》持续6年排名第一。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3项、十一五攻关计划、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上海市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 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58篇,包括JAMA, Science, Nature Medicine通讯作者等。四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次),第一完成者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次,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次、上海医学科技推广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