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的消化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创刊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先后多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优秀期刊”“上海市科协报刊评比一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等多项荣誉,稳居中国学术期刊的第一方阵。

《中华消化杂志》于2021年全年围绕“庆祝创刊40周年”主题安排期刊内容和开展学术活动,设专栏回顾消化学科与《中华消化杂志》互促发展的40年历程,编撰制作纪念画册,并拟于2021年9月举办创刊40周年纪念大会。



  ◆    


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体组织

检查术应用指南(精简版,2021年,上海)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内镜专家委员会


通信作者:金震东,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433,Email:zhendjin@126.com,  电话: 021-31161336;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00433, Email:zhsl@vip.163.com,  电话:021-31161335



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 (condensed edition, 2021, Shanghai)


Expert Committee o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Jin Zhendo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Email: zhendjin@126.com, Tel: 0086-21-31161336; Li Zhaoshe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Email: zhsl@vip.163.com, Tel: 0086-21-31161335









本文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2021年7月第41卷第7期453-456页  

   




引用本文                        

中文: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内镜专家委员会. 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体组织检查术应用指南(精简版,2021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41(7):453-456.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514-00280. 

英文:Expert Committee o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 (condensed edition, 2021, Shanghai) [J]. Chin J Dig, 2021, 41(7):453-456.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514-00280. 


摘  要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体组织检查术(EUS-FNA/B)已成为消化道和邻近器官病变诊治的重要手段,其广泛化开展亟待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指南精简版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更新,针对EUS-FNA/B的临床指征、操作技术、标本处理、围手术期管理、学习与培训等方面,以问答的形式提出了21个临床关注的问题和37条推荐意见,以期指导EUS-FNA/B的规范化应用。


Abstract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 (EUS-FNA/B)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diseases of digestive tract and adjacent organs. Meanwhile, the standardiz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EUS-FNA/B becomes an urgent need. The guideline presented herein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recently launched 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EUS-FNA/B,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nd makes substantial updates on frontier progresses in this field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total of 21 clinical concerns and 37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skills and techniques, specimens processing,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EUS-FNA/B. This guideline would be helpful in direct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US-FNA/B.



关键词                   

腔内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 细针;细针抽吸术;指南


Key words                   

Endosonography;Biopsy, fine-needle;Fine-needle aspiration;Guideline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514-00280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体组织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EUS-FNA/B)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消化道和邻近器官病变诊治的重要手段[1]。随着EUS-FNA/B的广泛开展,如何规范化和标准化EUS-FNA/B的临床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欧洲生物医学超声学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EFSUMB)和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分别于2016和2017年发布了内镜超声引导下取材的相关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亦于2017年发布了国内首个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临床应用指南。上述指南发布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EUS-FNA/B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笔者对近年来相关前沿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前版指南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版中国EUS-FNA/B应用指南。

本指南基于“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 (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证据质量分为A(高质量)、B(中等质量)、C(低质量)和D(很低质量)4个等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2个等级。针对EUS-FNA/B的临床指征、操作技术、标本处理、围手术期管理、学习与培训等方面,以问答的形式共提出了21个临床关注的问题和37条推荐意见,经专家组各成员审阅、现场讨论和投票后最终发布。本精简版指南对这些问题和推荐意见进行简要介绍。

问题1:EUS-FNA/B有哪些适应证?

陈述1.1. 对于性质不明的胰腺实性占位性病变,不可切除病变行放射、化学治疗前,或潜在可切除病变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前,推荐行EUS-FNA/B(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1.2. 对于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或内镜超声检查等不能确定性质的胰腺囊性病变,当EUS-FNA/B可能改变治疗策略时,推荐行EUS-FNA/B(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1.3. EUS-FNA/B可用于长径≥2 cm需要手术切除但具有高手术切除风险,或不能切除的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鉴别诊断(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1.4. 对于消化道毗邻组织中性质不明的占位性病变或淋巴结肿大,当EUS-FNA/B可能影响治疗策略时,或对于消化道管壁增厚性病变经反复内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阴性时,推荐行EUS-FNA/B以获取病理诊断(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2:EUS-FNA/B有哪些禁忌证?

陈述2.1. EUS-FNA/B的禁忌证包括因严重心、肺、脑疾病不能耐受操作,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口咽部和食管急性损伤内镜穿孔风险极大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2.2. 由于可能引起严重感染,除非高度怀疑恶性可能,不建议对纵隔囊性病变常规行EUS-FNA/B(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3:EUS-FNA/B应选择何种麻醉方式?

陈述3.1. EUS-FNA/B通常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患者情况、操作者经验和麻醉条件综合评估后,采用密切监护下镇静或其他麻醉方式(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4:EUS-FNA/B应如何选择不同粗细的穿刺针?

陈述4.1. 不同粗细的穿刺针对实性病变或淋巴结穿刺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穿刺针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病变的解剖学部位和类型、标本倾向的处理模式,以及操作者经验(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5:EUS-FNA/B应如何选择细针穿刺抽吸术(fine-needle aspiration,FNA)与细针穿刺活检术(fine-needle biopsy,FNB)穿刺针?

陈述5.1. 对于实性病变或淋巴结的常规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FNA与FNB穿刺针同等推荐(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5.2. 当初始目标为获取组织标本时,推荐FNB穿刺针(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5.3. 对于囊性病变的常规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推荐FNA穿刺针(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6:EUS-FNA/B应如何决定穿刺的针数?

陈述6.1. 如果无法提供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ROSE),通常情况下,推荐对胰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行FNA穿刺3~4针,行FNB穿刺2~3针,对胰腺囊性病变行FNA穿刺1针,对肝脏或淋巴结行FNA或FNB均穿刺2~3针(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7:EUS-FNA/B应如何选择吸引方式?

陈述7.1. 对实性病变或淋巴结进行穿刺时使用不同的吸引方式在样本获取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根据穿刺针类型、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和血供特点、标本倾向的处理方式,以及操作者经验综合决定(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8:EUS-FNA/B在穿刺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针芯?

陈述8.1. 由于样本获得率和诊断率相仿,EUS-FNA/B可以使用或不用针芯(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9:EUS-FNA/B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样本获取率?

陈述9.1. 建议在实性病变或淋巴结穿刺时采用扇形穿刺手法以提高样本获取率(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9.2. EUS-FNA/B中可以利用声学造影和(或)弹性成像指导实性病变的穿刺(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0:EUS-FNA/B过程中采用ROSE是否能减少穿刺针数和提高总样本获取率?

陈述10.1. EUS-FNA/B过程中采用ROSE是否能减少穿刺针数和提高总样本获取率目前证据不一,因此,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时平等推荐采用或不采用ROSE。对于缺乏经验的操作者或总体样本充足率<90%的内镜中心,建议有条件可采用ROSE(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1:内镜医师经培训后进行现场标本质量评估是否能代替病理医师? 

陈述11.1. 在无法提供细胞学或病理学医师的情况下,对内镜医师培训后可以进行现场标本质量评估(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2:EUS-FNA/B获取的标本应如何处理?

陈述12.1. 从穿刺针中推出标本可以使用针芯、注入空气或0.9%氯化钠溶液冲洗(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12.2. 标本的处理根据所采用的检测项目而有所差异(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3:EUS-FNA/B标本的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

陈述13.1. EUS-FNA/B标本可以进行传统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DNA倍体检测、组织学检测,以及其他个体化治疗所需检测(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13.2. 与传统细胞学涂片相比,EUS-FNA/B标本可以优先选择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述13.3. 临床实践中建议联合采用传统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DNA倍体检测和组织学检测,以提高诊断率(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14:对于转移性病变的EUS-FNA/B应采取什么穿刺顺序?

陈述14.1. 对于可疑远处转移和(或)淋巴结转移,当穿刺结果可能改变治疗策略时,推荐按可疑远处转移灶-淋巴结-原发灶的顺序依次进行穿刺(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5:对于胰腺或胆总管实性占位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应该先行EUS-FNA/B,还是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解除梗阻?

陈述15.1. 对于胰腺实性占位引起梗阻性黄疸而不能直接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先常规行EUS-FNA/B明确诊断后再行ERCP,除非患者伴发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或其他原因亟需ERCP解除梗阻(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15.2. 对于胆总管占位引起梗阻性黄疸而不能直接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常规首选ERCP并行细胞刷检或活检。EUS-FNA/B可以作为ERCP刷检或活检结果为阴性时的补充诊断措施(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15.3. EUS-FNA/B与ERCP可在一次内镜诊疗过程中安全完成(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6:当穿刺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如何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或多次穿刺?

陈述16.1. 对于可疑恶性占位性病变,通常在第1次穿刺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建议考虑第2次穿刺,在第2次穿刺结果仍不能明确时,建议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后续方案或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7:EUS-FNA/B安全性如何?

陈述17.1. EUS-FNA/B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足1%(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18:EUS-FNA/B是否会增加肿瘤经针道转移的风险?

陈述18.1. EUS-FNA/B引起肿瘤细胞经针道转移是低概率事件,其不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也不影响肿瘤相关的生存期(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19:在EUS-FNA/B围手术期是否需要停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陈述19.1. 对于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患者,在EUS-FNA/B前是否停药需要综合权衡出血和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19.2. 对于口服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推荐在EUS-FNA/B前停药5~7 d(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19.3. 对于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由于在国内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推荐术前停药7~10 d(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19.4. 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推荐在EUS-FNA/B前停用相关药物,对于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建议采用桥接治疗(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问题20:EUS-FNA/B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陈述20.1. 由于EUS-FNA/B引起感染的风险较低,因此不推荐EUS-FNA/B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问题21:EUS-FNA/B操作者应具备哪些资质?

陈述21.1. 建议在开展EUS-FNA/B前进行系统的标准化教育和培训(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陈述21.2.在独立开展EUS-FNA/B前,建议在有经验的上级医师监督下至少完成50例EUS-FNA/B操作(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本指南详细内容见参考文献[1]。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与讨论专家(以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程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丁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葛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镜中心),黄永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金震东(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李惠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李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令狐恩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吕瑛(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梅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年卫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覃山羽(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单宏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激光科),孙思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镜中心),唐晓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唐涌进(《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王贵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王凯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王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徐灿(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许国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杨爱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杨建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杨秀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姚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姚君(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敏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张轶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钟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周玉宏(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祝荫(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执笔者                       

王凯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李军(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镜科)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华消化杂志》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委员会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华消化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中华消化杂志》官网    

网址:http://www.zhxhzz.org    

   

Email:zhxhzz@shsma.org.cn   

电话:021-62531885    


                   




审核: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