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7年3月23日至26日,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举办的“第六届东方神经病学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2017年恰逢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第六届东方神经病学大会是上海市医学会百年会庆系列学术活动第一个东方品牌。东方神经病学会议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神经病学专业会议之一,对继续促进上海市神经病学学科的发展繁荣和加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第六届东方神经病学会议本着“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宗旨,通过展现神经内科临床诊治和基础的研究,结合最新交叉学科的内容和进展,继续充分展示神经内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与新理念。


本届大会设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与电生理、中西医结合、神经肌病、神经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神经康复、疑难病例与其它、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痴呆与相关疾病、神经重症等14个主题论坛,并举办神经病学临床实践培训班,“东方神咖”PK赛,分享了近年来神经内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国内外神经科同仁提供了共同探讨、交流的学术平台。



▐ 大会报告


董强:上海神经内科发展及建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董强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神经内科的发展及建设历史。上海时神经精神科学会创立于1951年,经历了5届学会的更替,1959年-1979年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滞,在神经精神学界老前辈艰难的发展之下,学会再次复兴于1982年,第一届神经内科专委会正式成立。


至今35个年间神经内科专委会经历了九届的专科分会,有8位主任委员。神经内科学会建立在神经内科建设的基础之上,上海有13家三级甲等医院在90年代之前已经建立了神经专科,其中华山医院,仁济医院和长海医院在50年代已设立神经专科。


目前上海开展神经内科业务的单位已经达到70家之多。用衡量学科发展和学科影响力指标看上海神经内科学界,会发现省部级以上的人才项目中,上海有4位领军人才,7位优秀学科带头人,5位科委启明星项目获得者, 5位浦江人才的获得者。从1986年自然科学基金开始设立以来,上海神经内科学界累计获得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200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瑞金医院和华山医院各拥有超过50项国自然项目。目前的上海神经内科界呈综合发展态势,临床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具有较强实力。


最后董教授表示,希望年轻同志能继承发扬上海神经科前辈所做的努力,未来更注重夯实求精,共同做好自强奋进、团结一心勇闯一流!



蒲传强:中国神经病学分会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蒲传强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神经病学分会的发展历史。蒲教授介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1950年以后到1994年,1994年以后至今。


1949年以前并没有神经病学分会的组织,各地学术活动、医疗工作主要由全国各个医院的神经内科来完成。中国神经内科最早随着1921年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成立而组建。各个大型医院能够代表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界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水平。


随着1949年建国后国家对医学会的重视,1951年成立第一届神经精神科分会,许英魅教授担任首届主委,并首次举行神经精神工作者聚会。1955年《中华神经内科》杂志创刊,1957年成立第二届神经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会,夏镇夷教授担任主委。


1994年的中华医学会第四届神经科学术会议选举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第一届委员会,王新德教授担任主委。至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已举办19届,今年即将在苏州举办第20届会议。


最后蒲教授总结,目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表文章日益增多,参与多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评审,临床路径制定与修订,制定多项指南、共识、规范,开展西部行公益活动,离不开过去神经病学专家同道们做出的贡献,也离不开上海医学会、上海历届专家的努力。


崔丽英:中国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历史和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的崔丽英教授介绍了我国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发展历程。电生理于19世纪最早用于临床,40、50年代比较广泛应用于临床,50年代协和医院报告了用脑电图机记录EMG,70年代后电生理发展和普及较快,特别77年以后。1979年赵耕源编著《临床肌电图学》。


1984年第一届全国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成立,北京协和医院汤晓芙教授任组长。1985年3月首次在北京召开全国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年会。2002年第八届全国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会议上增加了新学组委员。2016年5月在武汉召开了第十四届全国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年会。


全国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参与多项规范和指南的制定,举行多项学术会议。随着电诊断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进步,EMG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1000多家三甲医院有EMG室,EMG学组成员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区,发挥临床和科研领军作用。未来肌电图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会继续办好学术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国家级或地方级学习班,制定、完善和更新各种相关指南,不断规范电诊断技术,重视新技术的使用和人才培养,加强与国际合作。



王拥军:回眸卒中201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通过5项临床研究回顾了2016年的脑血管病研究新进展。


《Lancet》杂志发表的急性缺血性组中血管内治疗的荟萃分析发现,改善1个级别mRS的NNT=2.6。表明血管内治疗降低了卒中后90天内的致残率,平均仅需治疗2.6名患者即可获得mRS一个水平的改善。不管患者特征和地理位置,大多是前循环近段闭塞的患者均可从血管内取栓治疗中获益,这些发现有助于改变医疗体系,已给于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及时治疗。


第二项研究表明随着时间延长,血管内治疗的疗效下降,但有效时间长达7小时18分钟。在这项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个人数据荟萃分析中,血管内取栓治疗+药物治疗比单独药物治疗三个月残疾程度更低。然而在7.3小时之后效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第三项研究发现,对于TIA和轻型卒中患者,自大的中心,3月的新发卒中率为3.7%,不到15年前的一半。对血管事件进行早期有效的二级预防,如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及降压药等,或可解释这些TIA登记研究的结果。


第四项研究,CHANCE亚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代谢不良基因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不优于阿司匹林。


第五项研究通过识别贡献全球卒中风险90%的十大可控危险因素,证实可控危险因素贡献了超过90%的卒中疾病负担,控制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可降低全球四分之三的这种负担。而空气污染是导致卒中负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



管阳太:干细胞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管阳太教授论述了神经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在CNS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常用神经干细胞(NSC)包括脑室管膜下区来源的NSC(SVZ-NSC),骨髓来源的NSC(BM-NSC),体细胞分化来源的诱导NSC(iNSC)。NSC在CNS免疫性疾病的应用主要为MS/EAE,可以发挥细胞替代、营养神经及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发现BM-NSC及SVZ-NSC都可以有效降低EAE的残疾症状评分。目前鞘内注射自体MSC-NP治疗MS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目前尚无特异性标志物分离和鉴定间充质干细胞(MSC),国际细胞治疗协会2006年制订了MSC鉴定标准的共识。MSC主要通过调控免疫、神经保护、相互协同作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主要研究集中于MS及EAE。多想临床试验证实MSC治疗MS安全有效,管教授课题组正在进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汪昕:癫痫新定义与临床诊疗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的汪昕教授介绍了癫痫新定义与药物治疗策略探索。癫痫是脑部神经兴奋性改变,伴有/不伴有发作。2014 ILAE癫痫临床实用型定义为:至少两次间隔大于24小时的非诱发性发作(或反射性发作);1次非诱发性发作(或反射性发作),在未来10年再发风险与两次非诱发性发作再发风险相当(至少60%);诊断某种癫痫综合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卒中、外伤后出现非诱发性首次痫样发作后再发风险增高,首次痫样发作后具有显著增高再发风险者,需及时诊断及治疗。


癫痫药物治疗可分为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司替戊醇、拉科酰胺等,其他可能具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如雷帕霉素及衍生物、布美他尼等,抗癫痫发生药物如α-4正合宿特异抗体、阿替美唑等。新型AEDs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临床疗效,针对癫痫病因及发生的治疗仍需深入探索。




David Z Wang: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有时间窗限制吗?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佩奥雅医学院的David Z Wang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急性期血管再通的时间窗限制及其获益。指南规范的治疗时间窗为:< 3 hrs采用IV tPA 0.9mg/kg;3-4.5 hrs采用IV tPA 0.9mg/kg+4个禁忌症, 0.6 mg/kg;< 6 hrs采用IV tPA 0.9 mg/kg + 血管内治疗,不同时间窗患者接受tPA的获益与风险比例是不同的,那么是否每个超时间窗患者都不能获益?David Z Wang教授介绍了Penumbra研究、ASTER研究、FRALYSE研究等多项临床试验,指出卒中3-8小时患者可以采取影像学评估配合低剂量长程溶栓,6-12小时患者可以采取IV+IA溶栓。对于卒中12-24小时患者,超窗卒中患者中DWI/PWI 联合CTP评估血管内治疗的DAWN研究发现,TREVO治疗可改善超窗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最后David Z Wang教授总结,经过影像学筛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可以延长治疗时间窗到24小时,但筛选病人很重要。可以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联合动脉取栓联合抗凝治疗、低温治疗、神经保护剂、超声轰击等早期多模多样化复合疗法。越早确诊,越多选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超时间窗的患者应该使用影像学筛选患者,进展性腔隙性卒患者即使超过时间窗,溶栓治疗效果可能不错。



Orhan Aktas : The status quo 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NMO research in Germany

来自德国的Orhan Aktas教授就德国的视神经脊髓炎研究现状与网络建设展开精彩的讲座




1
癫痫与电生理论坛

为期半天的癫痫与电生理论坛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放射、脑电图等方面癫痫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交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Matthias Koepp教授做了癫痫功能影像进展的精彩报告,对目前癫痫功能影像方案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张颖冬教授对2015年度美国神经病学年会暨美国癫痫年会发表的成人首次痫性发作的诊断及处理原则进行介绍,提出在首次发作后临床需要及时干预的指导意见。东方医院的李刚教授、中山医院张昱雯医师,仁济医院李颖医师,中山医院吴旭青医师、新华医院李琳医师等多位专家教授就癫痫相关热点及进展进行讨论和交流,使人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2
神经免疫及感染性疾病论坛

神经免疫及感染性疾病论坛与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神经免疫学组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讲者以学组成员为主,同时邀请了全国神经免疫知名专家如施福东、李柱一、吴晓牧等教授进行专业神经免疫学术交流。本次论坛的主题依旧定格在-“与时偕行、创新发展”。本次论坛紧扣新型免疫诊断技术、新型抗体靶向药物、慢性非免疫性疾病的新免疫机制等进展,天津医科大学的施福东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的吴晓牧教授、市九医院的李强教授等多位不同领域神经免疫专家的创新探索工作进行广泛交流和介绍。




3
疑难病例讨论专场

疑难病例讨论专场分为专题报告与优秀论文交流部分。专题报告部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的汪寅主任围绕“罕见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展开专题演讲,紧接着来自新华医院的邱文娟教授对“遗传代谢病的急诊处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专题报告,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家风采。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医院等各个医院的青年医师带来的优秀论文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年轻医生的蓬勃朝气。本次疑难病例讨论专场的学术盛宴更是为广大神经内科医生呈现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医师临床诊治水平。



4
神经肌病论坛


神经肌病论坛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神经肌肉临床病理专家胡静教授,为与会代表讲解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思路,为大家展示了不同病因的周围神经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精彩的演讲和丰富多样的病理照片让大家意犹未尽。华山医院乔凯教授的无症状高CK血症的电生理诊断思路则为结合自己的数据为大家介绍了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无症状高CK血症的常见病因分析和电生理表现,给大家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很大帮助。而华山医院朱雯华教授的遗传性肌病的基因组变异则为大家介绍了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自己在遗传性肌病的遗传基因检测中的临床经验。本年度入选的论文汇报内容涵盖了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代谢性肌病的系列研究或病例报告。



5
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论坛


本次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论坛高度聚焦于帕金森病,在坛主刘振国教授和王坚教授的组织下由多位帕金森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年青医师奉上丰富精彩的知识盛宴,着重于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体现了前沿性和临床实用性。长征医院王文昭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帕金森病诊断进展”,瑞金医院肖勤教授详细介绍了“2016年MDS新进展”,华山医院丁正同教授介绍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治疗”,新华医院刘振国教授对“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做了全面的解读,华山医院王坚教授对“帕金森病深度表型”进行了精彩的诠释。之后4位年青医师分享了其怕精神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令人收获满满。



6
中西医结合论坛


论坛邀请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蔡定芳教授作了“天人合一”得精彩报告,上海市耳鼻喉科医院的迟放鲁作了前庭代偿与前庭康复对眩晕治疗的意义、十院刘学源教授作了中西医结合抗抑郁治疗、六院赵玉武教授作了脑梗死急性期的血糖管理及存在的问题、华山医院韩翔副教授作了抗血小板药物精准治疗的现状和探索的报告。论坛学术氛围浓厚,会场讨论热烈,使与会者享受了一次丰盛的学术大餐。尤其是蔡定芳教授作的“天人合一”的报告,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富有哲理,在与会者中产生了极大反响,感到意犹未尽。



7
首届青年医师论坛

首届青年医师论坛经过精心策划和仔细准备,邀请了来自IBM、华东师大、温州医学院、仁济医院和华山医院等医疗、IT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启了一场学科交叉、行业融合的高峰论坛。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贺樑主任以“医疗知识推进的人工智能演进”为题,阐述了以知识处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启发式地提出基于医疗小样本数据的医疗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迈向医疗认知智能的金钥匙。此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科中心何金彩副主任、IBM中国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倪渊博士、华山医院消化科的陈坚副主任发表精彩的专题讲座,给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跨学科视野,把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8
痴呆与相关疾病论坛

本次痴呆与相关疾病论坛坛主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刘学源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徐群教授,由汪凯、邓本强、陆学胜三位教授进行会议主持。首先由杜怡峰教授对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接下来由来自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肖世富教授和坛主刘学源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痴呆伴发的精神、情绪障碍做了精彩的演讲,最后由徐群教授和赵延欣教授分别从影像学和功能学的角度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深入的报告。接着由本次会议选中优秀论文的青年医生作者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在整个环节中,听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讨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9
神经重症及护理论坛

神经重症及护理分坛是本次会议最年轻论坛,本次论坛最大的亮点就是让护理人员参与进来,何英姿护士长是护理人员的代表也是论坛的主持人,这也是自大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护理人员担当论坛主持人,专题报告及优秀论文护理内容有一半之多,可见护理干预在重症中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王珏主任讲解动静脉治疗疗程的优化缩短了取栓,融栓救治的时间;张全斌主任主讲血流重建联合取拴的病人通过放支架等介入治疗延长了取栓的时间窗;董琼护士长带来的科普教育基地的实施,在疾病的预防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何英姿护士长的重症肠内营养的输注与护理鼻饲泵的新知识的应用为临床护理中如何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10
神经康复论坛


神经康复是康复诊疗手段专科化的产物,涉及面较广泛。本次神经康复论坛强调多学科团队交流,就神经康复的策略和新方案进行热烈讨论。为期半天的论坛中,上海大学智能基础件研究中心主任华子恺教授、华东医院常杰教授、上海市同仁医院康复科主任李艳教授、仁济医院管阳太主任、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副院长靳令经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研究所肖林教授、王立仁教授、中科院神经所的王立平教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陈真教授等多位专家教授从康复模具开发、卒中后康复目标制定及康复方案、重症患者意识障碍的判断等角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11
华东论坛


为了鼓励华东地区神经病学发展,展示华东地区神经病学优秀研究成果,在坛主董强教授带领下的华东论坛呈现一片学术上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景象。从樊东升教授的“运动神经元病最新进展”,到罗本燕教授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2014卒中ASA管理解读”;从汪凯教授的“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到肖保国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新进展”;从董强教授的“PSCI管理专家共识”,到刘建仁教授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取栓治疗”,各个讲者带来更多新鲜观点思路,更前端而丰富的思考、研究理念。优秀论文交流环节,三位年轻而优秀的讲者进行了“CADASIL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初步观察”、“TCD在监测不同时间段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后颅内血流的应用”、“静脉溶栓中DWI阴性的脑梗死临床特征和原因”等方向的研究汇报,既让参会者学到了多种疾病的最新进展,又拓宽了临床诊断视野。



12
卒中急救论坛

由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坐镇的卒中急救论坛精彩纷呈,由各路神经内外科专家组成的讲师团为大家提供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赵钢教授从古论今,细述了人类医疗设备发展的历程。宣武医院马妍教授展望了十三五中国脑血运重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情况。董强教授和冯华主任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别讲述了中国人rtPA溶栓的低剂量治疗以及脑苷肌肽对各种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仁济医院的李焰生主任对2016年成人血脂指南进行解读。华山医院癫痫治疗的顶尖专家朱国行教授讲解了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断和处理策略。最后由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两位博士介绍了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为长达3小时的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



13
脑血管病新进展论坛

2017年,脑血管病治疗依旧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与进展。脑血管病新进展论坛大咖云集,研究各有千秋,内容精彩纷呈。董强教授介绍了“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抗凝实际启动探讨”,韩燕教授讲解了“从循证看卒中抗血小板药物选择”,聂志余教授探讨了“缺血性卒中早期规范药物治疗与卒中后医疗管理质量改进的探索”,刘学源教授介绍了“卒中后抑郁治疗新进展”,管阳太教授讲解了“卒中睡眠障碍及药物选择”,顾宇翔教授讨论了“新指南下的脑出血的诊治现状与思考”。各位专家的报告内容精彩、丰富,现场讨论热烈,参会人员积极与现场专家互动。



14
东方神咖PK赛


本次东方神咖PK赛由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及东方神经病会议组委会主办,意欲借此PK赛齐聚东方杏林青年好手,以赛促学,以学促医,以医会友。在经过 “火眼金睛——必答题”,“出神入化——抢答题”,“抽丝拨茧——病例分析题”等三个阶段的比赛之后,来自华山医院和静安区中医院的三位年轻医生组成的“神肌妙算”队战胜了同样表现优异的对手获得了第二届「东方神咖 PK 赛」冠军。最后卢家红教授、张在强教授、李刚教授和赵重波教授四位前辈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细细点评,对神内医界的青年高手表示叹服!并指出本次比赛借助网络直播,能让众多未能赶至现场的各位同道也能一同感受这高手对决的张力,期间还不乏有民间高手飞鸽传书,对几队高手一筹莫展的疑案一语定乾坤,端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山更比一山高。


会议现场:



在三天的会期中,来自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们围绕神经病学最新进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性讨论。三天的会议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成果显著,令人难忘,必将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神经病学科发展建设产生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