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7日,《中华消化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9年部分编委及通讯编委工作会议在武汉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编委和通讯编委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华消化杂志》主编袁耀宗教授、副主编唐承薇教授和李延青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


编辑部冯缨主任对2018年编辑部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在内容策划编校方面,2018年共出版了6期重点专辑,其中约稿65篇,评论性文稿30篇,MDT病例讨论12篇,自由来稿刊稿率控制在30%左右,以保证学术质量;同时还介绍了2019年新开办的“继教论坛”栏目,以满足广大医师对知识技能和继续教育学分的需求。在编委专家沟通方面,通过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制定了2019年的编排计划,分别是第3期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专辑、第5期的整合消化病学专辑、第6期的消化内镜新技术专辑、第8期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辑和第10期的消化外科领域新概念专辑;2018年还多次积极组织编委专家团队及时修订诊断共识,参与年度优秀论文、中华百篇优秀论文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评选。在刊网团队建设方面,除了优化纸质期刊以外,还借助上海市医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进行微信发布,强化与杂志官网和纸媒出版的融合发展。


每一位参会的编委和通讯编委都对杂志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设想,主要聚焦于以下几点。在定位方面,建议杂志可以科普化的语言将高端研究成果传播给广大医师,既要有学术高度,又要能了解读者的需求,让读者通过杂志即可捕获最全面的结论,看到不同意见的碰撞;目前,全球趋势是重视基础研究的转化,并且杂志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临床医师,所以要注重临床研究的刊登,但是对于突破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也不能忽视,这些基础研究可能不够完整,但是只要有创新亮点,就比重复性研究更有价值。在稿源方面,由于导向问题致使本土杂志生存困难,作为编委,应积极带头为杂志每年组织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还要重视对青年医师的培养,给予写作引导,加大优秀论文的奖励力度,提高其对《中华消化杂志》的认可度和荣誉感。在审稿方面,为了加快审稿周期,可采取同时送多位专家审稿的形式,建议加强编辑部初筛,提高审稿效率,将文章最终处理结果反馈给审稿专家,以提升其审稿水平。在栏目内容编排方面,应及时组织翻译并刊发国际最新指南,并请专家撰写述评进行解读和分析;除了增加最新理论介绍、技术突破等信息外,还可摘录中国学者在国外杂志刊登的最顶尖文章,附上学术点评;或可开设防范医疗纠纷、关于医改和人文的栏目,增加疾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内容,并重视患者体验,在MDT病例讨论后附上患者视角的文章,以体现人文关怀。在编委工作方面,建议编委推荐一位年轻骨干医师,协助编委完成编辑部的工作,以充分发挥编委力量,并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委会合作,积极利用青年人才资源。

编委和通讯编委各抒己见

每年的编委工作会议都能通过热心于杂志的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发现新的提升空间,从而明确杂志的改进方向。会后,编辑部将针对编委们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和执行,从而希望《中华消化杂志》在2019年能办出新的特色,为中国消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