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灿烂辉煌!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OCRM)于2019年4月19日在绚丽夺目的上海黄浦江畔盛大开幕。秉承历届OCRM传统,本届大会主题确定为“关注智慧医疗与学科交叉,促进呼吸病学融合发展”,提倡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推广智慧医疗,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繁荣发展。


精彩开幕式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委周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致教授欢迎辞。

代表第三届OCRM组委会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前两届OCRM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上海呼吸年会的学术水平,强化了上海呼吸学界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和整体威望,为业界奉献了优质的年度学术盛宴,也为OCRM的品牌打造赢得了声誉。本届大会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时代潮流,特色鲜明地提出“关注智慧医疗与学科交叉,促进呼吸病学融合发展”主题,希望在上海这片人工智能与医疗产业相结合的沃土之上,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促成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发展相融合,推动智慧医疗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荣昌教授致辞。

代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祝贺大会顺利开幕。他表示,上海呼吸学界在全国呼吸学界的学术地位名列前茅。无论是历史上肺结核病防治和呼吸机、肺功能仪等医疗仪器的发明,还是现在PCCM建设和H7N9禽流感战役,上海呼吸学界都为全国呼吸病学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瞿介明教授2017年牵头整合地区学界优势力量和综合资源,创建了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上海呼吸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年度学术会议。这种集中优势资源创办高品质学术会议的模式,在全国呼吸学界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致辞。

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向第三届OCRM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历经三年的精心培育和不断发展,东方呼吸学术会议不断突破,力求接轨国际,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市医学会秉承“高标准、精品质、强品牌”的理念,迄今已打造了36个“东方”品牌系列会议,医学会将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努力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繁荣与发展。希望广大学界同仁珍惜这一学术交融契机,积极分享医疗成果,充分交流学术经验,共议学科发展大计,为广大患者谋取更多的健康福祉。


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钟南山教授作题为《学科交融—呼吸疾病研究的重要趋势》的报告。

钟院士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果分析指出学科交融与渗透已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当下学科交叉对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钟院士依次展示了数项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呼吸交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进展。例如,光学相干成像(OCT)技术在慢阻肺患者远端小气道病情准确评估中的价值。OCT技术不但与病理等有创检查结果高度相符,并且领先于肺功能异常表现,能为更早期启动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阻止疾病早期的隐匿进展;利用生物电生理学方法进行呼吸中枢驱动监测,成功评估了太极拳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替代价值,为国际相关医学领域带去了“中国声音”;结合生物工程开发的非接触红外热成像技术,显著提高了深静脉血栓诊断灵敏度;通过基因组学结合临床数据库开发的早期肺癌预后模型,可精准筛选出早期肺癌术后化疗人群,充实个体化医疗决策依据。最后,钟院士强调将来的呼吸学科发展需要跨学科,甚至跨学界的交流,从而拓宽学科发展道路,进一步加速医学科学的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教授作题为《以信息技术促进呼吸专科医联体发展》的报告。

王院士指出,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化共享与高效利用,在呼吸专科领域以互联网+AI加速专科医联体建设正在成为一种新业态。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创新的构想,主要包括整合资源、构建体系、照护患者及发展学科四个方面。以信息化技术打造呼吸专科医联体有利于打破患者健康数据与诊疗数据间的隔阂,打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沟通壁垒,消除阻碍大数据采集与应用的医疗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智慧的健康服务,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AI是人类节省脑力、体力和物力的捷径,“互联网+人工智能+专科医联体”将酝酿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荣昌教授作题为《风湿病合并肺损害全身与局部的评估和思考》的报告。

陈教授结合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近年来收治的一系列风湿病导致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介绍了风湿病常见肺部表现、CTD肺部评估、组织病理学和胸部影像学特点等内容,提出从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角度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炎的观点。陈教授以局限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为例,阐述了风湿病与肺损害的关系,指出只有从诊治防新技术的开发、临床资源库建设、多中心临床研究、深化临床医学数据分析等多方面开展多元化临床研究,才能实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风湿免疫学学科交融合作,达成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以解决风湿病病因所致肺部损害疑难病例诊断的目标。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作题为《肺部疾病AI辅助诊断进展与展望》的报告。

作为一门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科学,人工智能(AI)已成为时代浪潮。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都已引进AI技术,应用于群体健康、患者诊断、临床决策支持、精准医疗等医疗领域。医疗如何拥抱人工智能,使医疗服务更为“精准化”、“智能化”?AI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进怎样?AI跨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将带来哪些技术革新与挑战?瞿介明教授从慢阻肺、肺栓塞、肺结节和肺部肿瘤这些常见疾病入手,结合近几年国际前沿热点研究,围绕影像诊断深入解读AI在肺部疾病辅助诊断中的进展及展望,以及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层面问题。在呼吸领域发展AI,由临床医师提出问题,AI来帮助解决问题,让AI成为医生的有力助手,将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高速发展,意义重大。


国际讲者Miguel Angel Martinez Garcia和Harold Chapman分别作题为《New cocepts in brohiectasis》和《Reversal of pro-fibrotic signaling in IPF》的报告,分享来自国际呼吸学科前沿最新进展。


本次会议围绕“关注智慧医疗与学科交叉,促进呼吸病学融合发展”的主题,设立了肺癌、感染、哮喘、慢阻肺、睡眠、呼吸危重症、肺功能、肺间质病、肺血管病、介入肺脏病、控烟、病理影像、青年、护理论坛和学科交叉论坛等24个专题论坛和会前会,力求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方向。通过专题发言、病例讨论、口头汇报、壁报展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让广大呼吸同仁共享学术盛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社会,国家在智慧医疗领域投入大量支持。在新时代下,如何契合国家医改的战略部署,借助智慧医疗推动各个学科发展,成为各学科带头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会特设“关注智慧医疗与学科交叉,促进呼吸病学融合发展”的主题,力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探索和推广医疗服务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为临床实践积累初期数据,让智慧医疗成为临床医师治疗的利器,进而给患者带来最大受益。相信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与学科交叉融合,会给整个呼吸学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