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相关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是指一类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对胃酸特别敏感而引起的一类消化道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大会酸相关疾病论坛邀请到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酸相关疾病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专家们对酸相关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路各抒己见,分享科研成果。



钱家鸣:中国GERD流行病学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介绍了一项我国首个有代表性、社区人群为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调查,该研究获得了我国不同特征人群胃食管反流病基础数据。我国18-64岁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是10.5%,我国18-64岁人群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是3.5%。获得胃食管反流病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和饮酒。胃食管反流病可加重我国住院和门急诊患者经济负担。

王邦茂:GER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介绍,食管清除依靠食管的蠕动和唾液中和来完成。通过食管蠕动可以清除大约90%的反流物。食管运动功能的下降可使使馆盘空时间延长,引起酸廓清延迟,增加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此外,食管片段蠕动、无效食管运动、收缩性缺失、食管紧密连接受损与GERD发病密切相关。其他GERD发病机制还与胃食管结合部频繁TLESR、LES低压、食管裂孔疝,胃部排空延迟、高分泌状态等多重因素有关。


肖英莲:反流及动力检查对GERD诊断价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英莲教授介绍了HRM等反流及动力检查对GERD诊断价值。她指出,高分辨率测压有助于探讨GERD的发病机制、预测治疗疗效,且为围手术期评估的重要手段。反流检测提供GERD诊断的金标准,增加诊断线索,为难治性GERD的病因探讨提供了有力手段。


邹多武:GERD内镜治疗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介绍,Stretta射频治疗GERD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重复性,射频治疗可作为GERD的药物或手术治疗的辅助或替代措施。内镜下GERD治疗折叠术及缝合术中,越来越多文献证明了EsophyX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我们同时应关注其失败案例。MUSE则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明其效用。注射或植入膨胀剂操作简单方便,且理论上可行,但并发症风险大,该术是否真正改善TLESR或GERD仍缺乏临床证据。


吕宾:难治性GERD诊治策略

浙江省中医院吕宾教授指出,GERD、FD、IBS以及相互重叠在人群中很常见,临床中诊断GERD/FD/IBS时应注意可能共患这些疾病。症状重叠患者症状发生频率更高,严重程度更重,就医率更高。减量及按需维持治疗均为GERD患者长期治疗的有效策略,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及黏膜愈合,按需治疗依从性更好。


张军:Barrett食管规范诊治

西安交大附属二院张军教授分享了Barrett食管规范诊治策略。研究显示PPI、NSAID、他汀类药物可降低BE-EAC风险,然而缺乏临床数据支持,指南不建议使用这三类药物作为常规化学预防手段。内镜治疗可用于根治重度异形增生、早期食管腺癌,不建议治疗无异型增生的BE。BE上皮对慢性酸反流是一个保护,对于这类患者建议定期内镜下监测。



房静远:根治Hp能预防胃癌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介绍,有研究显示根除Hp/应用维生素或大蒜素可降低胃癌病死率和总的疾病病死率,长期随访才能显示根除Hp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对于健康无症状人群,有研究显示根除Hp后长时间用PPI可能诱导胃癌的发生,用PPI当时胃黏膜的病变状况决定胃癌的发生。


吕农华:特殊人群根治Hp的策略及方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农华教授介绍了小儿和老年等特殊人群根治Hp的策略及方案。国际共识强烈推荐基于药敏结果制定儿童Hp根除方案。老年人根除Hp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因此对老年人根除Hp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此外,最新证据表明,老年人根除Hp仍可预防胃癌,根除Hp预防胃癌任何时候都不晚。



本次大会酸相关疾病论坛围绕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促进了消化医师的学术交流,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本次酸相关疾病论坛的顺利召开是推动酸相关疾病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期待我国酸相关疾病诊疗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