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第七、八、九届编委,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接诊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随后便出现大规模的传播,导致此次疫情暴发的病毒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务人员或选择坚守岗位,或奔赴前线,无惧生死,不计报酬。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医务人员到底该如何防护才安全?

回顾历史,2003年以前我国还未出台相关医用口罩、防护服的技术标准。当时医疗机构的隔离衣均为布质,不防水,更不防血液渗透;当时的口罩也都是纱布口罩且反复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更无护目镜、面屏等眼面部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暴露在病毒环境中救治患者,是否感染及发病全靠自身抵抗力及运气。2003年,我国立即出台了3项医用防护用品技术指南及国标。

1.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0469-2003/2011)

该要求中对外科口罩的技术标准进行了规定。如口罩大小,细菌过滤效率应>95.0%,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应>30.0%,口罩两侧气体交换的压差≤49 Pa,具有防血液渗透功能,对皮肤无刺激等。

2.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2010)

该国家标准中对医用防护口罩的尺寸、鼻夹、口罩带、过滤效率、气流阻力、合成血穿透阻隔性能、表面抗湿性、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阻燃性能、皮肤刺激性、密合性等性能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口罩上应有可调节性鼻夹,在85L/min的高流量下使用<0.3 μm的气溶胶检测过滤效率,1级≥95.00%,2级99.00%,3级≥99.97%。我国的标准所规定的过滤效率检测条件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N95标准是一致的,主要用于职业性呼吸防护,能阻止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近距离(<1 m)飞沫传播(病原体直径<5 μm)。N95口罩作为医用防护口罩的一种于SARS疫情后期开始使用。有数据表明,在使用N95口罩后,医务人员SARS 感染率有了明显下降。在SARS之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N95口罩被广泛用于医务人员呼吸系统的防护,未见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报道,说明N95口罩对阻止疾病的传播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3.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2009)

该国家标准中对防护服的外观、结构、液体阻隔性能(抗渗水性、透湿量、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微生物指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2003年以后,全球陆续经历了H1N1、H5N1、H7N9、埃博拉病毒病、MERS、寨卡病毒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我国医务人员有了合格的防护用品,配合完善的防护技术,在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均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

2009年,我国卫生部出台了6项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如《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规范了我国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了十项卫生行业标准,涉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标准,口腔器械、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医用织物洗涤消毒,重症监护病区医院感染控制,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9年又重新修订《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以上均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视。在设施设备、标准制度都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需加强标准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形成时刻保持标准预防的理念,才能进一步转化为正确执行标准预防行为,知信行达到高度一致,才能将标准预防真正落实,医务人员才能实现“零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与接触传播,以飞沫传播为主,飞沫传播疾病的隔离要求为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传播隔离预防措施。飞沫传播与空气传播的定义是以5 μm的微粒为界限,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称为空气传播;(>5 μm)的微粒子在空气中短距离(l 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称为飞沫传播。当人在咳嗽喷嚏时,飞溅出来的飞沫一般很难分辨大小,所以医疗机构在收治高致病性的经飞沫传播疾病患者时均应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加接触隔离的标准来执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点医院和收治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在参考国家相关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布局,以及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订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标准(表1)

表1.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佩戴防护用品要求

※ 注:“手套”为一次性乳胶手套

定点医院进出隔离病区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1. 穿防护用品流程

(1)穿防护用品区域选择

穿戴防护用品区域设置在清洁区与缓冲区走廊之间的缓冲间,房间密闭,双向开门,安装闭门器,禁止两扇门同时开启;房间外设置流动水洗手池,洗手后进入穿戴房间,房间内设置快速手消毒液、置物架,将所需穿戴物品按照穿戴顺序放置在每一格内,并标明序号,与流程图一致,便于拿取;房间内安装大的穿衣镜,便于穿戴时查看佩戴是否正确。穿戴防护用品时需有一名监督员监督,穿戴好后经监督员查看合格后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2)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① 进入缓冲区工作:手卫生→戴一次性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或白制服加隔离衣)→穿短鞋套→戴护目镜/面屏→戴手套

② 进入限制区工作:手卫生→戴一次性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长鞋套→戴手套→穿防护服→穿短鞋套→戴护目镜/面屏(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的操作时戴正压呼吸器)→戴一次性长乳胶手套。

2.  离开限制区脱穿防护用品流程

(1)脱卸区域的选择:脱卸区域选择在病区的最后一间房间,房间内有负压,此房间与其他房间在走廊设置一道隔断门,此门使用感应门,穿过感应门后进入脱卸区走廊,再进入脱卸房间,脱卸房间使用脚踏式移门避免手触摸导致污染。

(2)脱卸区域划分:分为第1次脱卸区域,第2次脱卸区域。

① 第1次脱卸流程:手卫生→用过氧化氢湿巾擦拭正压呼吸器头罩前部及胸前部→脱护目镜/眼罩/正压呼吸器→脱短鞋套→脱外层手套→手卫生→拉开防护服拉链拉下防护服帽子,将防护服拉至肩部→脱内层手套→手卫生→将防护服内层向外卷成包裹状,脱下防护服→手卫生→脱长鞋套后跨入二次脱卸区(注意脚不要踩到第1次脱卸区域地面)。

② 第2次脱卸流程:手卫生→脱医用防护口罩→脱一次性帽子→75%酒精喷鞋底→手卫生→离开脱卸区进入二次穿戴区域。

③ 由于回到清洁区需要穿过缓冲区走廊,隔离房间朝向缓冲区走廊的门均为常闭状态,病房与走廊的压差为-15 Pa,且有缓冲间,故通过此走廊时采取一级防护。在脱卸区外的缓冲间设置二次穿戴区域,供需要再次穿戴防护用品进入隔离房间工作使用,或回到清洁区时佩戴一级防护用品使用,穿戴流程为:戴一次性帽子→戴口罩→穿一次性鞋套。

④ 进入清洁区缓冲间:在缓冲区走廊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缓冲间,将二次穿戴的防护用品脱卸在此房间,流程为手卫生→脱口罩→脱帽子→脱鞋套→手卫生→更换清洁鞋子→离开缓冲间进入清洁区→使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目前,防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依然严峻,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及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是医疗机构的一项艰巨任务,医院感染控制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参与及贯彻执行,唯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专科分会

执笔:卢洪洲 汪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