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这样一段文字刷屏:“武汉人口一千万,现在需要举国医疗力量支撑。上海人口两千多万,一旦失守,没有第二个武汉的医疗资源来支撑。”为了上海两千多万市民的健康,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除了积极驰援武汉,更多的上海医务工作者日以继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与病毒争分夺秒,筑起了坚强的“上海堡垒”。



上海首位进入隔离病房的医者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市公卫中心)是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从2020年1月20日下午开始,市公卫中心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梅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正式进入A3大楼的隔离病房工作,从那一刻开始,吃住全部在应急病房大楼内。1980年出生的她成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第一位进入A3大楼隔离病房的医生,王梅坦言,“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毕竟第一次面对一种陌生的疾病,说完全不害怕,那是假的。不过我抗压性挺强,相信自己能够更快适应这种封闭式的环境”。

       身为市公卫中心“掌门人”的朱同玉,早在武汉疫情报告初期,就以高度的专业敏感度,要求全体公卫人提高警觉,进入战备状态。自疫情暴发以来,朱同玉就以医院为家,不分日夜地坚守在这个城市公共卫生堡垒的最前线,指挥着这场抗击病毒的战役,“几乎没有睡过完整的觉”。

       截至2月9日,除去已经治愈出院的,市公卫中心目前在院收治25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在确诊患者中,重症比例3.87%,危重比例3.52%,病死率0.35%。

朱同玉(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除夕夜的全市大会诊


       与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与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医护骨干援助市公卫中心,从1月28日华山医院首批支援市公卫中心专家进驻,市一、市六、中山、仁济、新华、肺科、市精神卫生中心陆续派出74名专家骨干援助,共同守护上海公共卫生的堡垒。

       除夕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宋元林主任和其他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被紧急叫到市公卫中心,对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会诊。从除夕深夜一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他们密切关注着患者的一呼一吸,与“新冠”过招,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策略,一直到凌晨四点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才离去。

前排左二为宋元林(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网红“张爸”的金句


        “只闻时钟的滴答声,却不知现在几点钟”“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我带头上”“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医生,所以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派出共产党员,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契约精神’(入党宣誓)”“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位都是战士,闷两个星期,要把病毒‘闷’死”“谁在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这种牌匾(H7N9患者赠送)我一般是不挂的,但是他的牌匾至今仍然挂在我的病房的上面,他说,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他讲了这句话,顿时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工作极有成就感”……黑眼圈、语速快、说实话,是“张爸”的外在形象,担当、专业、真实是他的内在品质。不哗众取宠,不盲目乐观,敬畏未知,敬畏职业,永远实事求是,永远有魄力说真话,这就是张文宏。

张文宏(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这次战役中,没有旁观者


        “同学们,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没有看到被控制的迹象,老师报名了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没有被批准。昨晚我又报名第三批医疗队出征,等待批准。在这次战役中,没有旁观者!”最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的一封致学生的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虽然我们医院主要派出的是呼吸、重症等专科医生护士,但我想我必须作一个表率,号召学生,关键时刻白衣使者就是白衣战士!”这段话字字句句不仅震撼了他的学生,也震撼了每个人,体现了一名医者的家国情怀,完美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虽然葛院士未能如愿出征武汉,但是他带领全体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在网上开通免费的公益咨询平台,解决患者的就医需求。

葛均波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在中山医院第四批赴鄂医疗队出征现场为同事们送行


新冠儿童的守护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唯一一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定点收治单位。1月19日,儿科医院收治了上海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上海籍。新发传染病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在传染科曾玫主任看来,不轻视、不畏惧,科学对待,才能打赢这场仗。她说:“虽然目前来看,孩子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人,但我们依然承担重大的责任,不能漏掉疑似病例,也不能过度诊疗,否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心理压力,更会引起社会恐慌。”截至2月11日,儿科医院共有两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出院。

曾玫上海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及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


请善待每一个来做调查的疾控人


       这些天,上海市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0多公卫人,日日夜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仿佛是筑坝人,又像风暴中的舵手。当你我宅家无聊的时候,公卫人“宅”的却是一个个密切接触者的家,碰上不配合的调查对象,也只能好言相劝,笑脸相迎。若不是心中有大爱,怎能承担这沉重的衣服?请善待每一个来做调查的疾控人!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检定所应急检测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凌晨2点,样品全部检验完毕后,脱掉防护服,回到办公室,立马就在椅子上睡着了。连日的熬夜和奋战,以及实验室内高度紧张的工作,让他们的疲惫到达了顶点。


只要心中有战斗,何处不是疆场


       在这场战“疫”中,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尴尬的外科医生”,一群一直都是唱主角的外科医生豪情万丈,却无奈手中的手术刀无法切断病毒的传播。但是只要心中有战斗,何处不是疆场。于是一系列百姓关心的科普贴在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微信公众号上应运而生,如妇产科徐先明教授的《特殊时期,产检去还是不去?》、眼科许迅教授的《宅·睛典——居家近视防控那些事儿》、骨科陈华江教授写的《“宅”得太久伤颈腰,舒活筋骨有妙招》等。还有许多其他科室的专家也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如康复科谢青教授的《正确的呼吸,改善你的肺》、精神科赵敏教授的《疫情危机时期,警惕成瘾偷袭您》等。才华横溢的医生跨界通过朗诵等形式激励战友,温暖大家的心。由耳鼻喉科的王璟教授家人撰稿并由其朗诵的《这个冬天并不寒冷》如丝丝暖流沁人心田。

-----
-----

      当下,上海的返程高峰已经来到,疫情防控面对防输入、防扩散的双重压力,上海现在已经不是“后方”,上海就在前线。但是我们有那么多仁心仁术的医者在守护着我们这座城市,就像张文宏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写下的那段话:“一切没有想的那么好,一切也没有想的那么糟!中国,努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守住上海——我们美丽的家,过上像以前一样平凡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