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的消化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创刊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先后多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优秀期刊”“上海市科协报刊评比一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等多项荣誉,稳居中国学术期刊的第一方阵。

《中华消化杂志》于2021年全年围绕“庆祝创刊40周年”主题安排期刊内容和开展学术活动,设专栏回顾消化学科与《中华消化杂志》互促发展的40年历程,编撰制作纪念画册,并拟于2021年9月举办创刊40周年纪念大会。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

(2020·广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


通信作者: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Email:lijn2008@126.com,电话:010-69155014;陈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0080,Email:chen0jie@hotmail.com, 电话:020-87755766-8172



Expert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2020, Guangzhou)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d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Jingn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730, China, Email: lijn2008@126.com,Tel:0086-10-69155014; Chen Ji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 China,Email: chen0jie@hotmail.com,Tel:0086-20-87755766-8172








本文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2021年2月第41卷第2期76-87页  

   




引用本文                        

中文: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0·广州)[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41(2):76-87.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104-00007.

英文: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d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xpert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2020, Guangzhou)[J]. Chin J Dig, 2021, 41(2):76-87.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104-00007.


摘  要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发病率在全球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最常见。GEP-NEN的高度异质性为其临床诊治带来挑战。近年来,GEP-NEN在病理学、影像学、治疗各领域均有较多进展,且临床诊治高度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在2014年发布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诊治若干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更新,制定本共识,涵盖GEP-NEN的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病理学、核医学、内外科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104-00007












erwer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is increasing globally.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EP-NEN) is the most common. The highly heterogeneous bring challeng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ently, progress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EP-NEN were achieved and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needs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ed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Therefore, this consensus was expand and update based on the version of recommendations on GEP-NEN clinical practice issued in 2014, 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ndoscopy, imaging, nuclear medicine, pathology, medical and surgery treatment. This consensus aims to help standardize clinical practice of GEP-NEN in general and specialist doctor.


Key words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104-00007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起源于分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少见肿瘤,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最常见,约占所有NEN的2/3[1]。欧美白种人GEP-NEN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小肠、直肠、胰腺和胃;中国人GEP-NEN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胰腺、直肠和胃,小肠非常少见[2]。根据分化程度,NEN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和分化较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GEP-NEN的高度异质性为其临床诊治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在2014年曾发布《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诊治若干建议》[3]。近年来,GEP-NEN在病理学、影像学、治疗等方面均有较多进展,且其临床诊治高度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决定在2014版GEP-NEN内科诊治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更新,制定新版GEP-NEN诊治专家共识。此版共识由近年来专注于NEN诊治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核医学等各学科专家进行讨论并撰写,涵盖GEP-NEN诊治的各方面内容,希望为GEP-NEN的临床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一、临床表现

GEP-NEN分为无功能性和有功能性肿瘤。大多数GEP-NEN为无功能性肿瘤,患者可多年甚至终身无症状,多在健康体格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或表现为肿块压迫引起的症状和肿瘤转移征象,尤以肝转移多见。功能性GEP-NEN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临床可呈现特异性综合征表现。GEP-NEN因为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

1.胰腺NEN:胰腺NEN除具备相关不典型表现外,若肿瘤进一步生长,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可能出现肠梗阻、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等表现[3-4]。胰腺是功能性GEP-NEN的最好发部位。无功能性胰腺NEN虽然会分泌血清嗜铬粒蛋白(chromogranin,Cg)A、降钙素、神经降压素等,但不会产生特异临床症状;功能性胰腺NEN可分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激素,除上述临床表现外,临床常表现为特异性的综合征[5](表1)。若出现表1内相关症状,临床应高度怀疑功能性NEN。


2. 胃NEN:胃NEN根据分型和分级不同,临床上可能合并腹痛、腹胀、反酸、烧心、腹泻、恶心、呕吐、胃溃疡等表现[6],具体详见本共识胃NEN分型诊断部分。

3.小肠NEN:小肠NEN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少部分患者表现为乏力、腹痛、体重减轻、黑便、肠梗阻等。十二指肠胃泌素瘤占散发性胃泌素瘤患者的50%~88%, 若为壶腹周围十二指肠NEN,还可能合并梗阻性黄疸等表现。20%~30%的小肠NEN患者合并转移,特别是肝脏转移的小肠NEN患者多存在类癌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①阵发性皮肤潮红、糙皮病;②腹痛、不能解释的腹泻;③哮鸣、呼吸困难;④瓣膜性心脏病;⑤肠系膜纤维化相关症状,如肠梗阻、肠缺血、输尿管梗阻等[7]。在手术、麻醉、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等应激情况下,可能诱发类癌危象,包括持续性皮肤潮红、支气管哮喘发作、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心律失常、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如不及时处理则易危及生命。

4.结直肠NEN:大部分结直肠NEN为无功能性肿瘤,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肛周坠胀感、腹痛、腹部包块等。在胃肠NEN中,结肠NEN预后较差,若合并远处转移,中位总生存期约为4个月[1]。直肠NEN多表现为直肠黏膜下隆起,多在结肠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约80%的直肠NEN最大径<1 cm,仅5%的直肠NEN最大径>2 cm;80%~88%的直肠NEN在诊断时肿瘤病灶局限,12%~20%的直肠NEN在诊断时已合并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最大径<1 cm的直肠NEN在诊断时可能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10%;最大径为1~2 cm的直肠NEN在诊断时淋巴结转移率约为30%;最大径>2 cm的直肠NEN在诊断时淋巴结转移率可能高达60%左右。整体来讲,直肠NEN患者的预后较好, 5年生存率为75.2%~88.3%[8-9]

二、诊断

1. 实验室检查:血清CgA是目前NEN最常用、最具临床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可协助诊断,评估肿瘤负荷和疗效。血清CgA诊断NEN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60%~90%[10-11]。若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病、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或应用PPI,血清CgA可呈假阳性。血清CgB的结构与血清CgA类似,检测水平较少受肾功能不全和PPI使用影响[12-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高分化NEN的标志物, 30%~50%的GEP-NEN患者NSE水平升高,对肿瘤病情的监测、疗效评估具有一定意义[12]

合并类癌综合征的NEN释放大量5-羟色胺,进一步代谢生成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测定24 h尿5-HIAA是诊断类癌综合征的重要依据。根据诊断界值不同,5-HIAA诊断类癌综合征的灵敏度为68%~98%,特异度为52%~89%[14]。临床怀疑功能性NET时,可通过检测相应功能性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等)协助诊断[15]。胃泌素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主要分为胃泌素-17、胃泌素-34、胃泌素-71等片段,其中胃泌素-17在人体活性胃泌素中占80%~90%,胃泌素-34占5%~10%。外周血中的胃泌素主要由胃泌素-34和胃泌素-17构成,其半衰期分别约为40和4 min。胃泌素瘤、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胃体萎缩导致壁细胞减少而引起的低胃酸,以及长期服用抑酸药等导致的高胃泌素血症,均以胃泌素-34水平升高为主。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检测胃泌素的方法,如需检测胃泌素-34,不可用评价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胃泌素-17代替[16-18]。约10%的胰岛素瘤患者的胰岛素水平仍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因此仅凭胰岛素水平不能除外胰岛素瘤。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0.4且合并典型临床表现时高度提示胰岛素瘤[19]

2.常规影像学检查:常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和MRI检查。CT作为常规检查应用广泛,MRI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等优势亦可作为优选检查。多数NEN为富血供肿瘤,其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特征对定性诊断具有高度提示作用,若无造影剂禁忌,推荐进行多期增强扫描。

常规影像学在定位诊断、临床分期和判断可切除性方面价值最高。CT检查是肺部病变最佳成像方法,而MRI检查可能会遗漏最大径<8 mm的肺转移灶[20];胃肠道病变中优选多期增强CT检查,小肠病变推荐CT或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这两种小肠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相当[20];CT检查对于最大径<1 cm的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不高[21]。MRI检查在肝脏、胰腺、脑和骨骼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判断可切除性方面更具优势,对小病灶检出更加灵敏,推荐作为首选[22-23]。使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可以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对于CT或MRI检查未能检出的肝脏病灶,可选择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检查[22]。经胸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类癌心脏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24]。此外,超声检查是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病变首选的影像学常规检查方法,其在协助诊断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1和MEN2中具有重要价值。

在疗效评估方面,CT和MRI检查主要以肿瘤大小变化为标准[20]。CT检查因其重复性好、可全身扫描等优势被作为常规选择,MRI检查则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被推荐用于肝脏、胰腺、脑和骨等特定部位病变的评估。

3. 分子影像学检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 receptor imaging,SRI)为核医学在NEN分子诊断方面的2种常用方法。SRI又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PET/CT两种显像方法,分别使用99mTc和68Ga(18F)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A),PET/CT的灵敏度明显高于SPECT。SRI已在欧美等国普遍开展,但在我国因受放射性药品监管政策影响,仅在部分核医学科开展。

SRI是NEN的特异显像方法,病灶浓聚显像药物程度与NEN细胞表面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数量有关。对于G1和G2级NET,由于其SSTR数量多,SRI对其原发和转移灶的诊断准确度和特异度均可达85%以上。因此,SRI在G1和G2级NET的定性诊断、寻找原发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法选择、疗效随访和预后评估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被列入各大指南[25]。对于G3级NET和NEC,由于其细胞表面受体表达量减少,SRI对其诊断灵敏度下降,准确度为40%~60%[25]

18F-FDG PET/CT是非特异肿瘤的显像方法,适用于所有肿瘤(包括NEN),已在我国普遍开展。病灶摄取18F-FDG的程度(标准摄取值)与Ki-67指数相关,反映NEN的恶性程度与增殖速度。18F-FDG PET/CT阳性的NEN患者,通常病灶增生活跃,病情进展快。临床上,通常将18F-FDG PET/CT与SRI联合应用,以全面评估NEN的SSTR表达和恶性程度,并进行准确分期[25]

一些特殊的NET,如胰岛素瘤的SSTR表达率很低,导致SRI诊断胰岛素瘤的灵敏度低。目前临床主要依靠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二羟基苯丙氨酸(dihydroxy phenylalanine,DOPA)受体显像剂进行诊断,相应的显像剂分别为68Ga-艾塞那肽(Exendin-4)和18F-DOPA,诊断准确度可达90%以上[25]

4.消化内镜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在GEP-NEN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胃肠NEN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镜观察和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胃肠NEN内镜下表现形式多样,可呈椭圆形、半球状隆起或息肉样隆起,表面可有糜烂、溃疡、出血和血管扩张[26-28]。因发病机制不同,1、2和3型胃NET的内镜下表现呈现差异性,重视对病灶和背景黏膜的活检对于胃NET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27]。超声内镜检查既可将消化道管壁的层次构成、病灶大小、起源位置、侵犯深度与面积、腔外血管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又可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取病理诊断[29]。在超声内镜下,胃肠NEN通常表现为低回声,大致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病灶,边界清楚,一般位于第2和(或)第3层胃壁上,有时可侵犯胃肠壁全层[30]

超声内镜可清晰地观察胰腺及其周围情况,并可应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进行病理诊断,故可对胰腺NEN进行定位和定性。胰腺NEN在超声内镜下特征性地表现为胰腺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均匀的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楚[30-31],部分病灶可有囊性变或钙化[30]。部分胰腺NEC可表现为等回声病变,在少数情况下还可表现为高回声、边缘不规则的病变。恶性度高的胰腺NEN病灶通常比恶性度低的胰腺NEN体积更大,且边缘不规则;若肿瘤中央存在不规则回声区域或有胰管阻塞时,提示恶性度高。超声内镜对于胰腺NEN的诊断准确度可高达98%,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98%[32]。相比CT、MRI和SRI检查,超声内镜检查在胰腺微小(最大径为2~5 mm)病灶的识别方面表现优异[31,33]。超声内镜检查尤其能够定位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其对胰头部的灵敏度较高,对胰尾部的灵敏度较低[34]。在术前定位方面,超声内镜探测胰腺头部病变的准确度为100.0%,对胰腺体尾部病变定位的准确度为92.5%[35]。在MEN1患者中,超声内镜检查在胰腺病灶检出方面优于CT、MRI、SRI、CT联合SRI、MRI联合SRI,以及CT联合MRI和SRI检查[36],其既可观察胰腺内的病灶,又可观察病灶与血管、胰腺导管的距离,在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时还可评估Ki-67指数。

5.病理诊断:推荐采用WHO 2019年发布的分级标准对GEP-NEN进行分类或分级[37],采用核分裂象计数和(或)Ki-67指数评估细胞的增殖活性(表2)。


诊断GEP-NEN必做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项目包括上皮标记(如CK、CK8/18等),以及突触素(synapsin, Syn)、CgA检测;诊断GEP-NEN推荐选做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项目包括SSTR2、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对于根据病理形态和细胞增殖指数仍难以分级的病例,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RB1、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oin associated protein, DAXX)、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α thalassemia 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linked, ATRX)蛋白表达,协助确定分化良好的NET,G3级或分化较差的NEC。对于胰腺NEN,推荐进行特定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等)测定[38-39]

对于胃NET(尤其是1、2型胃NET)的取材要求:对病变区,推荐采用挖掘式深取材,至少在2个部位各取材2块;对非病变区,在胃体、胃底和胃窦各取材2块。

NEN病理报告中需要包含如下内容:标本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数目;肿瘤浸润深度和范围;脉管、神经累及情况;核分裂象计数[个/(2 mm2)]和(或)Ki-67指数(热点区);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包括突触素和CgA,以及其他标志物情况;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混合性肿瘤需标明哪种成分转移);最终诊断[38]

胃肠胰各部位NEN的形态特点、病理诊断和分型详见相关病理学诊断共识。

6. 胃NEN分型诊断:胃NEN来源于胃内分布的4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包括分布于胃底和胃体、分泌组胺的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分布于胃窦、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分布于全胃、分泌生长抑素的D细胞,以及分泌5-羟色胺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来源于ECL的胃NEN占绝大部分。由于胃泌素的滋养、刺激,ECL会发生增殖和瘤变。根据细胞起源、发病机制和背景疾病,胃NET可分为3型[6,37,40]:1型胃NET最常见,占80%~90%;2型胃NET最少见,仅占5%~7%;3型胃NET占10%~15%。1型和2型胃NET均来源于ECL,3型胃NET则来源于所有胃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不同分型的胃NET发病机制和诊断要点不同。1型胃NET的发病机制如下:患者体内产生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等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使得胃内的胃酸匮乏,反馈性引起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在长期升高的胃泌素作用下,ECL增殖并逐渐转变为1型胃NET。1型胃NET的诊断要点如下: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内pH值上升;壁细胞或内因子抗体呈阳性;胃镜下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背景下,胃底和胃体多发息肉样或黏膜下隆起病变;肿瘤分级通常为G1级;极少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3%)。2型胃NET的发病机制如下:原发于胰腺、十二指肠等部位的胃泌素瘤,通常由于MEN1相关胃泌素瘤所分泌的大量胃泌素,促进胃黏膜壁细胞和ECL增殖,形成2型胃NET。2型胃NET的诊断要点如下: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达正常参考值的10倍以上);胃内pH值明显下降;原发于胰腺、十二指肠等部位的胃泌素瘤,胃镜下见胃底和胃体泌酸黏膜粗大、水肿、充血、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在此基础上胃底和胃体多发息肉样或黏膜下隆起病变;肿瘤分级多为G1级;转移率为10%~30%。3型胃NET相对少见,其发生与胃泌素无关,也不存在特定的背景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3型胃NET的诊断要点如下:血清胃泌素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肿瘤可分布于全胃;胃镜下通常单发,可表现为黏膜下肿物、带蒂大息肉、火山口样病变等多种形态;肿瘤分级多为G2级;远处转移率约为50%。胃NEN的临床诊断流程见图1。


三、治疗

1. 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功能性GEP-NEN激素分泌相关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以及控制肿瘤生长(图2)。


(1)缓解激素相关症状或综合征的治疗方案:SSA如奥曲肽和兰瑞肽是改善功能性GEP-NEN激素相关症状的一线治疗药物,其缓释剂型可显著改善70%~80%类癌综合征患者的腹泻和潮红症状[41]。短效奥曲肽皮下注射可用于症状间歇性加重的补救治疗[42]。若常规方案治疗失败,可考虑长效帕瑞肽[43]。对于难治性类癌综合征,可采用α干扰素或长效制剂聚乙二醇α-2b干扰素联合SSA作为二线治疗方案[42-44]。新药特罗司他乙酯是口服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已在欧美国家被批准用于SSA治疗后仍有顽固腹泻的类癌综合征患者,建议与SSA联用[45]

对于转移性胰岛素瘤,可考虑使用依维莫司[21]。在胰岛素瘤中, SSA可能加剧低血糖的发作,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48]。二氮嗪可通过抑制胰岛素释放控制低血糖的发作。PPI可用于控制胃泌素瘤导致的胃酸相关症状,对于难以控制的卓-艾综合征可采用SSA抑制胃泌素分泌[9]。对于其他类型的功能性胰腺NET,如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SSA可作为标准抗激素分泌治疗用药[49]。对于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可使用皮质醇合成或受体抑制剂(如美替拉酮或米非司酮)控制库欣综合征相关症状[50-51]

(2)控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案:GEP-NEN的抗肿瘤增殖治疗药物包括生物治疗药物(SSA、α干扰素);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依维莫司,抗血管生成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如舒尼替尼和索凡替尼,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52]

对于SSTR阳性、生长缓慢且Ki-67指数≤10%的晚期胃肠NET和胰腺NET,推荐使用SSA控制肿瘤生长[41,51,53]。对于化疗或未化疗过的进展期G1或G2级胰腺NET和明确进展的无功能性胃肠NET,推荐使用依维莫司治疗[54-55]。对于功能性GEP-NEN,可考虑将SSA与依维莫司联用[56]。对于进展期G1或G2级胃肠胰NET,也可采用TKI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和索凡替尼治疗[57-59]

对于进展期胰腺NET和任一部位的G3级NET,均推荐采用化疗。对于分化良好、分级低、生长缓慢的胃肠NET,不推荐采用全身化疗;对于短期内快速进展或Ki-67指数接近于G2或G3级的胃肠NET(Ki-67指数为15%~20%),可考虑采用全身化疗[21,60]。对于晚期G1、G2、G3级胰腺NET,可采用链脲霉素联合5-氟尿嘧啶、替莫唑胺单药或替莫唑胺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对于G2或G3级胃肠NET,可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61-63]。对于转移性高级别NEC,推荐采用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进行一线治疗,其二线治疗没有标准方案,可考虑采用替莫唑胺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 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等化疗方案[64]。对于既往已接受正规系统治疗但仍持续进展的NEC患者,如果存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缺陷、高肿瘤突变负荷,可考虑尝试以免疫检控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65]

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消化道NET的适应证包括无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且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病变,如TNM-T1期、G1级、1和2型胃NET、病灶最大径≤1 cm[66-67]。适合内镜治疗NET的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非壶腹和直肠,如果NET最大径达1~2 cm,或G分级增加,需进行全腹部增强CT或相应部位的MRI、SRI、18F-FDG显像检查排除肿瘤转移[4,40,68-69]。研究显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病变完全切除率达 85%~100%,比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10%左右,因此,建议GEP-NEN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70-71]。内镜操作禁忌证、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切除标本处理可参考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方法,切除标本按照NEN病理诊断要求,行Ki-67指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检测。对内镜不完全切除的病灶,需考虑补救手术,但由于受研究病例数量和随访时间的限制,目前关于补救手术的获益情况仍不很清楚[72],需根据病灶部位、大小和分级情况而定。随访时,局部采用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全身采用增强CT或相应部位MRI检查;对于G2级以上的NET患者同时行相应的核素显像检查。

3. 胰腺外科治疗:手术是胰腺NEN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好治疗方法。外科策略的制订需充分衡量手术的风险和获益,参考因素如下。①生物学特点:即肿瘤的功能状态、病理分级、转移灶情况。②解剖学特点:即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对周围脏器的侵袭状况。③患者的全身状况、合并症等。

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如下[73-74]。①功能性胰腺NEN: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包括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切除或减瘤术,但术前应控制好激素增多症状,警惕围术期发生类癌危象的风险。对于胰岛素瘤生物学行为良好者,推荐行局部切除或剜除术;对于胃泌素瘤等其他恶性程度高的功能性胰腺NEN患者,推荐行规则性胰腺切除,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②局限的最大径>2 cm的无功能性胰腺NEN:推荐行规则性胰腺切除,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③局限的最大径≤2 cm的无功能性胰腺NET:若分化较好(G1级)或位于胰头部的可予密切随访,其他情况建议行手术治疗。④局限的胰腺NEC:推荐采用胰腺癌的手术标准。⑤分化较好(G1或G2级)的局部进展期胰腺NET:推荐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必要时联合受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行血管切除重建。⑥G1或G2级胰腺NET肝转移:根据肝转移灶的类型进行原发灶联合转移灶切除或减瘤术(减瘤比例应>70%),但不推荐单独行转移灶切除术。⑦分化较差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胰腺NET(G3级)和胰腺NEC:通常仅在治疗肿瘤相关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梗阻)时,行姑息手术。⑧遗传相关性胰腺NEN:手术策略的制订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复发风险、激素症状的控制效果,平衡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比胰腺癌,胰腺NEN侵袭生长较少,具有丰富微创胰腺外科经验的医师可优先选择施行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对术后需长期使用SSA的患者,推荐同期行胆囊切除术。

4.胃肠外科治疗: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胃肠NEN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手术,包括原发灶的完整切除(依情况决定是否行区域淋巴结清扫)。随着新型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除传统的开放手术外,有经验的医师亦可选择内镜下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等微创外科术式。值得重视的是,鉴于部分肿瘤最大径较小(如最大径<2 cm)、分化良好(如G1级)的胃肠NET的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75],在注重肿瘤根治性的同时,应强调保全相应器官的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分化差的NEC,鉴于较高的肿瘤恶性度,应严格参照相应部位的腺癌行根治性手术和彻底的区域淋巴结清扫[4,8,76-77]

对于伴有远处转移性胃肠NEN,鉴于目前尚无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转移性胃肠NEN系统治疗与姑息手术的生存获益。现有的外科治疗原则主要依赖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包括分化、增殖指数、肿瘤大小、部位、侵犯范围等),以及多学科讨论的结果决定。对于功能性胃肠NEN(如胃泌素瘤等),基于可控制激素分泌症状和潜在的生存获益,根治性切除和较高程度的减瘤手术均可作为可选方案,建议术前予生长抑素等控制激素分泌症状,积极预防类癌危象;针对无功能性胃肠NEN,可在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存在肿瘤相关压迫症状、预计可获得较高比例(>90%)减瘤率的情况下,亦考虑行减瘤手术;对于肝转移灶的处理,结合肝转移灶的分布情况(如Ⅰ、Ⅱ、Ⅲ型),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分步手术等均可作为可选治疗手段;对于分化良好(Ki-67指数<5%)、仅伴肝内转移、疾病长期控制良好的高选择性患者,肝移植亦可作为选择之一[4,8,77-78]

5. 核素治疗:与SRI同时发展的还有核医学受体靶向治疗,如多肽受体和类似物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PRRT)。欧美等国已经批准将PRRT应用于NEN患者,其中使用较多的是177Lu标记SSA-177Lu-68Ga-1,4,7,10-四氮杂十二烷-N,N,N,N-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DOTA-TATE),针对晚期难治性NEN患者。欧美指南认为,PRRT适用于G1和G2级且SRI检查阳性的患者。因此,177Lu-DOTA-TATE治疗前需先行SRI检查,以明确全身肿瘤负荷和肿瘤表达SSTR的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PRRT同样适用于SRI检查阳性、G3级的NET患者,但需与其他药物治疗联用。

PRRT治疗前需先停用SSTR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需滴注保护肾脏的药物,治疗后需再次显像评估药物在病灶中的浓聚情况。一般177Lu-DOTA-TATE治疗3~5个疗程,疗程间隔6~12周。治疗过程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一过性且症状较轻,患者可以耐受。部分患者需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此种治疗方法在欧美等国迅速成为生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内科治疗方法以外的焦点[79],但在我国目前仅个别单位进行小规模临床科研,尚未能使更多NEN患者受益。

6. 介入治疗:GEP-NEN的介入治疗主要针对转移病灶,半数以上的GEP-NEN患者在首诊时便发现远处转移[80],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肝脏[81-82]。GEP-NEN肝转移的介入治疗是基于全身治疗基础上的局部治疗,需结合肿瘤分级、解剖学分型等确定方案。对于肝转移瘤负荷大的患者,应尽早采取介入治疗进行减瘤,为择期处理原发病灶创造机会。

对于Ⅰ和Ⅱ型的肝转移患者,推荐行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消融指征为5个病灶以内,最大径≤5 cm。因术前影像学难以发现最大径<5 mm的病灶,故消融后复发率较高,平均5年生存率为57%~84%[83-84]。约65.5%的肝脏转移是双叶多发转移,且为无法手术切除的Ⅲ型转移,动脉血供丰富[85],推荐行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治疗[81]

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客观反应率达80%以上[86-89],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为11.1%~57%[87,90],总生存期为34.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1~28个月[90]。对于低级别胃肠胰NET肝转移患者,因化疗药物疗效不佳,故应以肝动脉栓塞治疗为主,尤以小粒径固体栓塞剂为佳[91],不推荐应用载药微球栓塞。放射性微球栓塞的疗效值得期待,但需注意患者肝纤维化等远期并发症[92]。出现肝转移的胃肠胰NET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可能会因肿瘤坏死释放大量激素而出现类癌危象等相关症状,故围手术期应予以短效生长抑素[87]。介入治疗每4~6周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疗效最佳。

对于出现肝转移的G1和G2级NET患者,推荐采用介入治疗;对于出现肝脏转移的G3级NET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有待深入研究;对于出现肝脏转移的NEC患者,不推荐局部治疗。

四、预后和随访

高分化NET即使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期仍可较长,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的总生存期多可达 5~10年甚至更长;低分化NEC患者的预后较差,晚期NE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往往<12个月。对GEP-NEN患者的随访应包括症状观察、血液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21]。对于肿瘤R0或R1切除的患者,除G1级直肠或阑尾的小(最大径<1 cm)肿瘤患者可不进行长期随访外,其他部位的NEN患者建议终身进行术后随访,具体随访间隔与肿瘤分级相关。对于G1或G2级(Ki-67指数<5%)患者可每6个月随访1次;对于≥G2级(Ki-67指数≥5%)患者,可每3个月随访1次;对于NEC患者,应每隔2或3个月随访1次。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后评估,亦可采取以上策略进行复查随访。此外,除NEC外,其他分级的GEP-NEN患者在随访>5年后,可考虑延长随访间隔。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执笔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排序)

陈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霍力(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姜海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蒋力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蔺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邵成浩(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通外科),王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薛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病理科)





秘书 

徐天铭(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参与讨论人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排序)

丛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关幸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霍晓霞(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李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李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李晓林(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李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李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刘雪梅(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琼(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聂勇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孙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汪芳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汪兴伟(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王春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王良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吴晰(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熊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徐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徐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俞清翔(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张炳勇(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开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郑浩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华消化杂志》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委员会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华消化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中华消化杂志》官网    

网址:http://www.zhxhzz.org    

   

Email:zhxhzz@shsma.org.cn   

电话:021-6253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