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概况
本届骨科年会恰逢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回首上海骨科的一路征程,也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此次会议将继续秉承上海市医学会提出的“回顾百年荣耀历史,展望骨科辉煌未来”的宗旨,立足临床工作需要,集中顶级的专家团队,整合丰富的资源,继承和发扬上海骨科人的优良传统和品牌实力,搭建高水准学术交流平台,与全国同道携手合作,共同演绎骨科学领域的华彩乐章。
编者按
为推动我国骨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骨科领域学术交流,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办的“2017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于2017年7月21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概况
本届骨科年会恰逢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回首上海骨科的一路征程,也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此次会议将继续秉承上海市医学会提出的“回顾百年荣耀历史,展望骨科辉煌未来”的宗旨,立足临床工作需要,集中顶级的专家团队,整合丰富的资源,继承和发扬上海骨科人的优良传统和品牌实力,搭建高水准学术交流平台,与全国同道携手合作,共同演绎骨科学领域的华彩乐章。
出席嘉宾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姜建元教授主持,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以及上海骨科分会的历任主委杨庆铭教授、曾炳芳教授、袁文教授和数十位上海骨科界的老前辈出席。
姜建元教授
张英泽教授
徐建光教授
颁奖表彰
为感恩骨科前辈们艰辛创业、筚路蓝缕的开拓,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坚守,不遗余力、诲人不倦的传授,本次大会同期举行了“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骨科纪念活动颁奖仪式”,对多位上海骨科前辈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张光健教授、蒋知节教授、施杞教授、陆宸照教授、李家顺教授、侯春林教授、侯筱魁教授、周之德教授、刘中远教授、张明贵教授、何鹤皋教授、陈峥嵘教授、李连生教授、吴岳嵩教授、陈统一教授、顾湘杰教授、杨安礼教授、王子平教授、于仲嘉教授、龚耀成教授获得特殊贡献奖。
戴尅戎院士、赵定麟教授、杨庆铭教授、曾炳芳教授、贾连顺教授、黄煌渊教授获得卓越贡献奖。
大会专题报告
戴尅戎院士
开幕式之后,戴尅戎院士做了题为“上海骨科的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戴尅戎院士介绍,中国第一个骨科学术组织成立于1937年,当时牛惠生、任廷桂、叶衍庆等6人在上海组建成立骨科小组,是我国第一个骨科学术组织。20世纪初,英、美、法、德相继在我国开办医院和医学院,多个院校相继成立骨科科室,随后1927年中国人自己主办了上海医学院。在叶衍庆教授、李鸿儒教授、屠开元教授等上海骨科奠基人的带领下,我国第一个伤科研究所——上海市伤科研究所于1958年成立,石氏伤科形成跨世纪发展。在陈中伟院士、顾玉东院士、戴尅戎院士感召和影响下,上海骨科稳步发展,先后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获得多个奖项,成立10个专业学组,举办多个有影响力的会议,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相信未来上海骨科还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吴海山教授
接着由吴海山教授主持“历届主委说历史”,赵定麟教授、戴尅戎院士、杨庆铭教授、曾炳芳教授、袁文教授等历届主委谈历史、谈工作、谈学问。他们建议年轻人先做人、再做学问,平衡与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传承的力量”——老前辈对青年医生的“行医寄语”部分,赵定麟教授、杨庆铭教授、曾炳芳教授、袁文教授建议青年学者学无止境,学到老、活到老。此外,要集中精力、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高解春教授
在纪念活动结束之后,来自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解读了“医院学科建设与骨科排行榜的变化”,关注于骨科学科建设。高解春教授指出,学科建设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也是医院绩效、补偿、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医院管理、质量、业务的抓手。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代表学科制度、氛围和体系。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根据问券调查、声誉值、投票专家数等多个参数计算而来,综合排名幅度逐渐稳定。重点学科规模、亚学科、学科带头人、团队厚度、科研产出、技术创新都是影响排名变化的因素。为了确立学科地位,应专科声誉与科研产出相结合,正视各种学科评估提示的信息和问题,制定学科战略问题,把出色的学科基础转化为声誉和感召力。同时,不必过于在乎排行,对于制度、体系要有执着和坚持。
36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