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第三届东方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开幕。数百位海内外知名医学专家齐聚上海,就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和新技术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主题报告
高瞻远瞩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奕奇教授代李兆申院士介绍,西方国家和我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已经成为中国全身肿瘤第6位致死因。CT对于早期发现胰腺癌有重要价值,但其诊断敏感性随着肿瘤直径的减小而降低。MR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方法。PET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和转移灶的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PET-CT尚不能替代CT检查。EUS对胰腺细节、小病灶佳,敏感度最高。各种技术现实的重点不同,任何一种技术均不能替代其他技术,而应联合应用。
山西医科大学李思进教授指出,近年来PET/CT研究文献量呈较快的增长趋势。我国PET/CT研究起步晚,增长较快,2014年发表文章数量超过德国。我国科研方向涵盖PET/MR多参数定量研究、技术优势研究、与PET/CT的对比等多个领域。根据十三五计划,3年内,中国PET/CT数量将翻一番,由目前330多台增加到700多台,相当于过去18年的总和,我国核医学从业人员还有很大的缺口。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永学教授指出,PET / CT(MR)多模态与多功能分子探针可完美结合,在糖代谢、心肌灌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方面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没有新的探针多模态只能发挥80%的作用,新的分子探针研发是核医学长久不衰的重要因素。只要生命科学不停止,新的探针研发就有方向。多模态影像需要多学科优秀的人才融合。
分论坛
百家争鸣
核医学青年论坛
核医学青年论坛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青年交流平台,邀请到来自不同单位的青年学者围绕分子探针、分子影像平台搭建、PET/MRI图像处理等核医学热点领域展开讨论,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同期举行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长海医院)PET/MR的开机仪式,钟海忠院长,吴伟政委,周全副院长,廖专副院长出席,表示开机仪式的举行让广大临床医生更深入了解PET/CT的临床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地区PET/CT诊疗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为一年一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领域权威学术会议,本届大会汇聚国内外数百位权威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前沿理念、行业资讯科技的切磋交流,并针对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的新进展,一体化PET/MR的技术进展及国内应用经验,PET/CT技术进展及规范应用,新型分子探针及其临床应用,SPECT/CT定量显像临床应用及新进展,核医学护理及学科建设,MDT病例交流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交流和研讨。大会同期及后续还将举办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核医学科的6项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大会很好地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为上海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更好地总结过去核医学发展的成就,并形成新的思路和新的合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势必会推动中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539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