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海寒风阵阵,黄浦江畔却暖意融融。2016年12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检验专家学者云集上海,参加第五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刘维薇副教授与张弢副教授
大会尚未拉开帷幕,青年英文论坛暖身先行,来自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刘维薇副教授和华山医院检验科张弢副教授主持了这场充满朝气的论坛。经过前期选拔,来自沪上多所院校和医院的6位学术青年先后做了报告。
彭霞博士 首先,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院的彭霞博士做了题为"Targeting Mast Cells and Basophils with Anti-FcεRIα Fab-Conjugated Celastrol-Loaded Micelles Suppresses Allergic Inflammation"的报告。彭霞博士主要从事肥大细胞和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在今天的报告中,她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效应做了交流。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靶向消除可能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希望的策略。她的研究旨在靶向递送抗FcεRIαFab结合的载体培养的胶束,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表达的FcεRIα受体的抗过敏作用得以增强。在此过程中她创新性地使用了薄膜水化法制备载体聚碳酸酯纳米胶束。然后通过EDC酰胺化反应将抗FcεRIαFab片段与载药胶束上的羧基结合。这一研究将为治疗过敏性疾病和肥大细胞相关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杨俊瑶博士 紧接其后的是来自新华医院的杨俊瑶博士,她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分子多肽与血管生成。今天她报告的题目是“A histone deacetylase 7-derived 7-amino-acid peptide acts as a phosphate group transporter”。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过程造成的内膜损伤时,7-氨基酸肽作为磷酸基转运蛋白,能促进血管生成,可以做为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药物的基础。另外,38-氨基酸肽有可能成为相对疾病的新生物标志物。
周景艺博士 第三位报告者是来自仁济医院的周景艺博士,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先天性纤维蛋白病症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研究。今天她就“Dysfibrinogenemia-associated novel heterozygousmutation,Shanghai (FGAc.169_180+2del), leads to N-terminal truncation of fibrinogen Aα chain and impairs fibrin polymerization”专题做了交流。这个研究始于他们在一个纤维蛋白原血症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和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及他的无症状父亲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杂合变体FGA c.169_180 + 2 del。因此她开始致力于揭示由该突变体引起结构变化后的功能含义。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在不干扰纤维蛋白原合成,装配或分泌的前提下导致Aα链的N末端截短,有效抑制了纤维蛋白聚合和凝块形成。这对揭示APS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邓萱博士 来自华山医院的邓萱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生物标志物,肿瘤迁移和侵袭,肿瘤微环境。尤其致力于探索长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中的功能和机制。今天她报告的主题是“Upregulation of the Hypoxia-induced lncRNA34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and promotes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她的研究发现,Rab11家族相互作用蛋白4(Rab11-FIP4)在肝癌中显着过表达,并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调节,其在缺氧环境中明确Rab11-FIP4的作用。此外,她发现lncRNA LOC344887在缺氧条件下上调HIF-1α,以增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邵妍妍博士 之后报告的是瑞金医院的邵妍妍博士,她致力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她与同事一起建立了综合策略来进行罕见的凝血因子缺乏的遗传诊断。今天她就“Study of combined coagulation factor V and Factor VIII deficiency in China”为主题交流了她的研究工作。她发现凝血酶生成测定(PPP和PRP)出血风险评估方面具有很大价值。而患者凝血因子V和因子VIII联合缺乏导致的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因子VIII的部分缺乏所致。
秦保东博士 最后一位报告者是来自长征医院的秦保东博士,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今天,他报告的主题是“Dynamic modulation o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by Mertk signaling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他的研究发现聚焦不同阶段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变化。以及促炎M1巨噬细胞对抗PBC患者的抗炎M2巨噬细胞比(M1 / M2)的重要临床意义。并发现Mertk可以通过p-AKT影响IL-10,IL-13表达,进一步使M1巨噬细胞转向M2巨噬细胞。
青年英文论坛 青年英文论坛作为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的品牌内容,已经连续多年举行。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学者积极投稿,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都是上海检验界年轻一代的代表,检验学术界流动的新鲜血液。今年的报告者不仅是年轻的学术先锋,更是活跃在临床检验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其报告体现了青年学者的专业能力和研究热情。整个青年英文论坛紧凑有序,与会者也积极提问交流,激发了与会者的热情,为第五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拉开帷幕。
上海欢迎您,全球检验人!
(通讯员: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李可)
344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