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传 播 脑 科 学,促 进 脑 健 康 ——2017年上海市医学会“全国科普日”脑健康月公益宣教活动”

 

金秋九月,2017年上海市医学会全国科普日“脑健康月宣教活动”再次启程。2017年9月21日,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上海卒中学会(筹)主办的2017“传播脑科学,促进脑健康”公益宣教活动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脑健康月的活动旨在唤醒和引导老百姓重视脑健康管理,让幸福健康的退休生活长长久久。

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颜世洁教授讲话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

管阳太教授致辞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刘振国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管阳太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痴呆早期诊断,健康生活长久”,老年人的脑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是牵动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体制的民生问题。痴呆与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同时又兼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众多基础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干预,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有尊严的晚年,如何让社会和家庭的照料负担小一点,这都是我们该细细思考的问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汪昕教授为市民解答疑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董强教授等为基层及年轻医生普及认知障碍识别及治疗


预防,必须走在前面

痴呆与认知障碍,是对老年人影响深重的脑部疾病之一,也是让众多健康状况良好的中老年人望而生畏的疾病。患病老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病程进展逐渐下降,慢慢发展至生活能力的丧失,最终可能无法自理,连亲属都难以辨认,只能依靠照料者继续生活,这无疑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大力的科普宣传,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痴呆与认知障碍的严重性,早识别干预,加强预防工作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蔡定芳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方珉教授分别为大众带来《轻度认知障碍的识别与预防》和《痴呆与认知障碍的干预治疗》的主题科普,有人常对健忘、行为异常等症状表现不够重视,认为这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必然现象,而事实可能是痴呆与认知障碍正默默地蚕食着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悄悄地剥夺患者的各方面功能。

通过下午的科普讲座,公众们都学习到了痴呆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了解到记忆减退不是衰老的必然表现,早发现、早干预,一定程度上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痴呆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其家属要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指导,帮助患者度过一个美好的有尊严的晚年。

有备而来,各取所需

沪上记忆门诊专家亲临现场,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多实在有用的帮助。市民们备着病史资料,排起长队,等候专家的解惑释疑。有些市民说:“担心家里老人得了痴呆,所以特地来听各位专家的报告,希望回去可以给家人传递一些希望和能量!”还有的中年人认为这样的疾病科普非常必要,自己偶有健忘的症状,不知算不算轻度认知障碍,也亟待专家解惑和咨询。

专题研讨,促进诊疗

会议现场,除了有主会场的专家科普讲座,以及免费咨询外,另一个会议室里,百余位基层医生正在进行认知障碍与诊疗的研讨。围绕着早期认知障碍的识别、诊断、筛查、干预等方面,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学源教授、上海佳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付剑亮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丁晶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作主讲,一起探讨如何提高认知障碍的早诊断和识别。只有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才能更大程度地造福患者。

“脑健康公益宣传活动”至今已走过九个年头,风雨无阻。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呼吁全社会关注记忆,关爱身边的老年人,提高对痴呆疾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干预,健康生活长久。老年人本就是需要关爱的群体,痴呆老人更需要社会及家属倾注更多的爱,或许此时优厚的物质支持已经不能给老人带来更多的愉悦感,但陪伴、爱护、照顾永远是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主旋律,能让老人的嘴角一直上扬。也希望通过这一次次的健康宣教活动,能让公众对脑健康的认识与重视再上一层楼。


277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