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2019中国房颤日(上海)健康科普主题会——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系列活动

 

每年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中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较无房颤者增加近5倍,房颤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每年房颤引发的卒中危害给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为了提高大众的房颤预防意识,减轻房颤引发卒中的危害,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共同主办的2019年“中国房颤日”科普宣教活动于2019年6月6日上午在青松城大酒店劲松厅成功举办。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与谈虎色变的“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不同,“房颤”对普通百姓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心脏疾病,更不知道房颤会导致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房颤所引起的脑卒中称为心源性卒中,顾名思义就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凶手”是由于房颤导致心脏脱落的栓子,而非大脑动脉本身。在栓子脱落以前,脑血管没有时间形成新生的血管,因此房颤患者的卒中,梗死面积更大,更容易出现半身不遂、视觉或言语障碍、以及吞咽困难和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让大众认识房颤、了解房颤、重视房颤就变得刻不容缓。

多地视频连线互动

活动现场,葛均波院士现场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岳阳医院、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绍兴市第二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地医院进行“房颤日 心连心”视频互动,分享了各单位各个团队的“房颤日”义诊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房颤的最新进展等。李毅刚教授现场还为大家介绍了“新式武器”来监管自己的健康情况,以稳定节律,优化脉动。


科普讲座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主任委员、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上海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新华医院心内科李毅刚教授和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沈成兴教授主持专题科普讲座。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魏盟教授利用图片和数据,生动准确地为市民们介绍了正常心脏如何跳动,什么是心房颤动,并指出老龄化(退行性病变)是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群是高危人群;并指出每个人一生中有1/4的概率会发生房颤。魏盟教授还介绍了房颤的典型症状为心悸、心慌,并提醒大家如有小中风、手脚不听使唤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魏盟教授更是强调了房颤的危害,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痴呆、肺栓塞甚至死亡,其中,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最后,魏盟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房颤的治疗,如运用抗凝药物,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等,让现场各位中老年人更了解了房颤。


朱文青教授提醒广大市民要重视房颤,指出房颤发病率很高,且通过5种类型的房颤的介绍告诉大家房颤也可能无症状、无感觉,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房颤很重要,如可随时进行查体、心电检查等。朱文青教授现场还就是否为房颤高危人群让大家对自己的病史、症状等进行了评估。朱文青教授建议大家可以在家自备听诊器,如发现自己的心跳不规律时,或心跳与脉搏不一致时,又或是有不适感时,皆应尽快就诊检查,不可自己忍着。同时,建议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心超、磁共振、运动实验等检查,引起了市民朋友们的注意。


廖德宁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引人注目的图片为市民朋友们介绍了房颤的特点,如其为高危病、高发病率、可防可治等;并严肃指出房颤会增加死亡风险2倍,房颤引起的卒中复发风险增加5倍。但廖德宁教授告诉大家房颤是可防可治的。廖德宁教授通过生动的小故事为大家介绍了房颤的抗凝药物华法林,也讲述了70%的房颤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得到根治。廖德宁最后还提醒了大家可以对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比如,建议中老年人群每天走7 000步最佳,不宜进行超量的运动或不运动并建议大家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戒酒戒烟等。


本次活动吸引了300多位上海中老年市民到场,不仅通过科普讲座学习了与房颤相关的科普知识,更通过现场问答环节与三位心内科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许多市民听众都表示,希望这样有益于大家身体健康的活动能多多举办。

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帮助广大普通市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权威医学媒体和临床专家一起在行动!相信通过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举办的系列科普活动,将会帮助市民百姓更合理地防病,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把握健康的方向盘,驶上更健康的人生旅途。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29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