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谋发展,勇于创新求突破
2018年3月9-10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2018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于上海展览中心顺利召开。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作为上海市神经外科领域的专业性盛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议程紧凑,成果显著。大会期间,来自上海市的500余名代表嘉宾齐聚上海,秉承“团结、互助、开拓、进取”的学风,进行坦诚交流,在学术交流创新、成果转化、继续教育、最新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大会邀请到多位知名专家和教授进行专题学术讲座,致力于神经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展示神经外科疑难疾病诊治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不同区域神经外科的广大医护人员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提高参会者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认识、诊治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引领和推动国内神经外科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逐步在中国的神经外科领域形成品牌论坛。
大会围绕肿瘤、脑血管&介入、外伤、功能、脊柱&小儿等前沿热点共举办了5个分会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深度;大会共设立5场大会报告,汇聚最新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发展;大会还同期举行了首届“上海市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病例分析大赛”,现场精彩绝伦,效果震撼。经过激烈竞争,来自长征医院的徐涛医师获得本届大赛一等奖,新华医院的唐寅达医师获得本届大赛二等奖,仁济医院的郭烈美医师获得本届大赛三等奖。优胜奖5名分别来自长海医院的张磊医师、华山医院的邹翔医师、中山医院的谢涛医师、瑞金医院的王宝锋医师和第一人民医院的徐远志医师。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周良辅院士带来了题为“假脑瘤综合征”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假脑瘤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周院士指出,假脑瘤综合征较为少见,但随着人群中肥胖率增高有所增多趋势。早诊早治,防治视力永久性损害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可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造福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以“胶质瘤临床试验——我们的责任”为题,介绍了临床试验的历史发展,临床试验流程和当前面临的困难。全球目前在研胶质瘤临床试验较多,包括PCV方案、TTF方案、CART、质子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胶质瘤临床试验面临分子诊断的挑战,加入全球脑胶质瘤适应新临床创新试验体系是未来的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从中国颅脑创伤流行病学,中国颅脑创伤进步与不足,中国与世界合作研究三个方面分享了“多途径整合提高颅脑创伤防治和研究水平”。他指出,现中国颅脑创伤救治疗效已与欧美国家无差异,但仍存在急救系统不完善、抢救延误等问题。为了提高颅脑创伤的研究水平,开展基因对发病机制、修复和预后影响系列研究,建立精准医疗可称为颅脑创伤的研究热点。
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从宏观角度出发,向参会者详细介绍了“动脉瘤与卒中诊治新进展”,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除了支架之外,动脉瘤开发出了新型瘤内栓塞装置等多种新技术、新器具。未破裂动脉瘤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动脉瘤大小、形态、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急性卒中介入治疗仍存在是否应该跳过静脉溶栓直接取栓、如何精准筛选合适患者、如何延长动脉取栓时间窗、首选哪项血管内治疗技术等问题,需综合考虑,精准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详细讲解了“颅神经疾病的分类与外科治疗”。颅神经疾病可以分为损害性疾病、刺激性疾病、症状性疾病、难以分类疾病共四类。李教授指出,颅神经疾病的治疗外科途径最为重要,颅神经功能保护与重建是现实的需求。血管减压手术需创新的理念、材料与方法,多学科合作MDT将成为未来医疗模式。
43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