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大家风范高山仰止 开拓奉献名垂青史——深切缅怀我国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周永昌教授

 

惊闻噩耗骨未寒,瑶台远隔天地拦。

探头神功一眼准,超声泰斗华夏传。

技艺精湛人尽赞,医德高尚众皆感。

追忆师恩再遥拜,凭吊东眺襟泪满。


       我国著名的超声医学专家,超声医学界泰斗周永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7年10月24日8时5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周永昌教授,男,汉族,生于1922年11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同德医学院,毕业后留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曾任上海市超声医学培训中心主任,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名誉主任,终身教授。 

       周永昌教授先后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会士,上海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首届超声诊断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连续五届担任上海市卫生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医技学科组组长。历任多届《应用声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副主编,及《声学学报》、《肿瘤》等杂志编委。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佳医师”,“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奖。他涉足超声医学领域60余年,在泌尿超声诊断和介入超声方面有着杰出的造诣,曾获多项市、部级国家级科研成果。

 

孜孜以求  开拓创新

      周永昌教授作为中国超声医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原始创新的突破。

       上世纪50年代,作为外科医生的周老毅然放弃自己的“手术阵地”,转而投入当时无人问津的超声诊断研究领域,只因“泌尿外科的医生很多,少我一个没有关系,而超声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有人去开拓和领导”。1958年,A型超声仪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首次被用于癌肿的诊断,轰动全国,超声诊断由此在上海诞生。随后,周教授牵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超声医学研究室。由于当时超声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医生对于超声诊断没有经验,国内超声方面的参考书又非常稀缺,周教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组织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超声诊断学》专著,我国医学科学中的一支新奇葩——“超声医学科”就此绽放。正是周教授这种孜孜以求、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超声事业迅速崛起,并且走向了世界的舞台。1986年,他在世界超声医学生物医学联合会和美国超声医学会联合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超声医学历史会议”上荣获“超声医学先驱工作者奖”的殊荣。


栽培桃李  呕心沥血

      周永昌教授淡泊世事,更淡泊名利,为普及和提高我国超声医学学科水平,为培养学科人才队伍和后备力量而呕心沥血。

       1961年,在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的起步阶段,周教授就开办了“第一期”超声诊断训练班,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国各地的医生,中国第一代超声工作者就此产生,也诞生了一支中国最早的著名超声医学专家队伍。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短短二三年,超声诊断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惠及千万百姓。至今为止,国家级超声学习班已办了60多期,每次学习班周教授都尽可能地亲自授课,培训全国各地学员已超2000人。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革”的干扰,中国的超声诊断事业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国家。这时,周教授负责组织遴选全国优秀青年超声医师赴日留学。1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选送了几十位超声医师赴日长短期留学,这一批赴日留学生回国后迅速成长为国内新一代的超声领军人物,为我国的超声诊断事业迅速赶上国际最高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勤于思考、敢于假设、善于联想”是他对自己和学生的一贯准则,并以身示教,一层层地教学生技术、一字字地改学生文章,三年期间亦师亦友,受到学生的极大敬重和爱戴。


无私奉献  医者仁心

       半个多世纪的医疗生涯中,周永昌教授对病人怀有一颗无私、诚挚的爱心。

       周永昌教授在每次的超声门诊中,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慕名求医的患者,超负荷地工作着。为了病人能及早得到诊治,几乎每次都要工作到下午一二点才能吃上饭。而且在每次为患者做完检查后,他还耐心详细地给患者解释他的病情。当有疑难病人请他会诊时,即便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他都会欣然接受,及时认真的对患者进行检查,解决患者诊断中的疑惑问题。尽管年事已高仍坚持高负荷大的工作强度,有人劝他少做一些病人,他说:“我们的职业决定我们的工作不可能是8小时工作制,延长门诊时间,这是病人的需要。”助手有时见老先生实在太累婉拒了一些患者,他都会亲自去把患者叫回来给患者加号。到了93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四天门诊,一直到他倒在家中无法站起才停止门诊。

       对每一名患者,周永昌同志都一视同仁,即使他的亲属来做超声,也一样排队,且只利用下班休息时间抽空陪。由于病人一直络绎不绝,大家都劝说他增加特需门诊的次数,但他坚决不同意,反而把专家门诊的次数和每次接诊人数增加了(特需门诊与专家门诊的挂号费相差8倍左右)。有时在特需门诊中遇到生活拮据的患者,他会关照他们看他的普通门诊。

       周永昌教授精湛的超声诊断水平,在全国享有盛誉,尤其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与介入方面。一旦有疑难病例,上海许多临床医学专家教授第一反应就是到六院周教授做一个超声。周教授的名声被全国各地的病家一传十,十传百,全国各地慕名来院的病人日益增多在盛名之下,他却认为,“我并不是神医,也有失误,好在我工作细致、认真一点”。

       一生的付出、一生的努力、一刻不停的追求,成就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新学科的崛起,周永昌教授为促进中国超声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周永昌教授的逝世,使中国超声医学界失去了一位泰斗,使学生、后辈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但其严谨治学、勤奋敬业、开拓奉献的精神,永垂青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永远是后辈前行路上的启明星!



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

2017年10月29日


41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