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科普贴】糖尿病患者,何时手术有讲究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方向盘科普系列活动
2015联合国世糖日科普贴


糖尿病患者,何时手术有讲究

第二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中心

张征 邹大进




每位糖尿病患者,从被确诊的那一天起,都会被告知:“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无法根治,必须终身用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这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金科玉律,如果有广告提及“完全停药”、“彻底根治”等词汇,几乎可以立即判为虚假,百无一错。但是,随着近年来糖尿病治疗新技术、新理念的进展,这一说法也开始受到挑战。

首先还是要强调,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疾病。但是,对于少数“特定”人群,某些“特定”方法有可能实现长时间停药、血糖依然保持平稳的效果。比如今天要介绍的“手术治疗糖尿病”。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外科手术已经广泛应用重度肥胖症的治疗。通过手术,患者大部分胃容积被封闭、胃肠结构被改变,这时只要进食少量食物,就会感到胃部饱胀,从而实现减少热量摄入、降低体重的目的。

在众多从事此类手术的医生中,有位美国外科医生Pories,他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位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在经过减重手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直至停用了所有降糖药物。

起先,Pories并没有在意,甚至怀疑血糖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描述的真实性,直到连续数例患者都出现了类似情况,这才引起他的重视和思考:难道减肥手术能够改善、甚至治愈糖尿病?

于是,Pories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到了1995年,Pories终于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14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接受了胃旁路手术治疗,经过长达14年的随访,其中的121例患者实现了糖尿病的治愈,即停用所有降糖药、血糖依然保持正常。

这项研究结果的意义太过重大,在当时看来甚至有些难以理解。医学界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欢迎,众多临床医生对Pories的研究进行了重复和改良,同时,关于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研究工作也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减肥手术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手段,而且不光血糖受益,患者的血脂、血压等各项代谢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各国医生、科学家持续十余年的证实和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终于在2009年发布《糖尿病诊疗指南》,宣布将减肥手术正式纳入糖尿病治疗方式。不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也于2011年发表声明,认可减肥手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措施之一,并做出更进一步的建议: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应及早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此时,距离Pories发现这一现象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终于获得世人的认可,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推行。

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能通过手术得到缓解,手术有着非常严格的适应指征。


近些年间,国内外多个专业学术团体都曾经对手术适应证制定过不同的标准,我国专家也于2014年制定了符合国人体质特点的《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符合如下条件才能考虑手术治疗,包括:

建议年龄在16~65岁,2型糖尿病病程不超过15年,保存有一定程度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空腹血清C肽≥正常值下限的1/2。如果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超过32.5,则应积极进行手术;当BMI在27.5~32.5之间,如果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合并其它代谢紊乱及肥胖合并症时,可以考虑手术;BMI在25~27.5之间时应慎重开展手术。此外,如果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时,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与以上标准进行逐一对照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未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这无疑会让人们感到失望,可失望却还远远不只这些。

所谓手术“治愈”糖尿病,是说患者术后逐渐停用所有降糖药物血糖依旧维持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此完全摆脱疾病标签、可以无视任何饮食禁忌大快朵颐。实际上,手术之后的患者依然需要执行严格的饮食管理原则,而且由于手术破坏了胃肠正常吸收功能,必须额外补充足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运动锻炼的要求也依然不打折扣,要保证每周300分钟,最少也得150分钟。




总的说来,外科手术已成为糖尿病治疗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符合要求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药物治疗没有取得良好疗效的情况下,应积极考虑手术。与此同时,广大糖尿病患者也要认清手术治疗的真正涵义,不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不能盲目追求手术,更不能对手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手术相关并发症更要有清晰认知和心理准备。

和药物治疗相比,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既有突出优势、也有较大局限,如何在正确的时候,对正确的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这是需要医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邹大进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452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