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科普贴】解读糖尿病治疗几大误区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方向盘科普系列活动
2015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贴

解读糖尿病治疗几大误区

陈海冰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主任医师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病人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那么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有哪些误区呢?


1
误区1:凭感觉服药,只吃药,不复查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2
误区2: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

不少人认为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但这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对于年轻的(一般年龄小于50岁),病程较短的(短于五年)的病人,可以以正常人的血糖标准作为治疗目标。然而,患者年龄每增长10年,血糖标准就要升高1-2mmol/L。

有些老人家觉得,自己空腹血糖7mmol/L,比正常标准高,就很担心。然而,老人的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放松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此外,降糖要以不出现低血糖为前提。


3
误区3:用药均损伤身体,越少用越好

很多人骨子里可能都会有这种想法,觉得用药多了伤身体,应该越少用越好。然而,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也是一种现代病,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然而,当生活方式调整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就需要适当用药了。

然而,用药与不用药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服用药物可能会有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然而相较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并发症来说,危害还是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因此权衡利弊,还是应该进行药物治疗。



4
误区4:胰岛素不能打,一打就上瘾

打胰岛素会上瘾。经常听到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问内分泌科医生:“大夫,听周围人说打胰岛素上瘾,打了就撤不下来了,是吗?”其实,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蛋白质。人体仿佛一部发动机,需要燃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获得能量,维持生命的活力,胰岛素恰似葡萄糖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维系生命的纽带。健康人体内自己生产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胰岛素生产系统有问题,需要从外部补充一点而已,这是患病的机体需要,维系健康的有效治疗手段罢了,与“上瘾”无关。





437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