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会动态

2023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在温暖的阳光和宜人的气温中,2023122日,第十届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成功举办了其首次学术年会。此次会议汇集了沪上三家产科专科医院、三家儿童专科医院和多家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产科、儿科专家、医生们,以及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的历任主任委员们,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1711691938560242.jpg

附名单如下: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一、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圣楣教授(线上)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德芬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朱建幸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涛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超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笑天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孙建华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航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豪教授

 

 

围产分会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应豪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谭鸣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教授和分别代表医学会和医院致辞,鼓励围产同仁共同努力,对标《健康中国2030》,为我国母婴健康事业作出贡献。现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曹云教授致欢迎辞。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围产分会成立于1988年,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的围产医学分会,已历经十届。本次年会邀请分会第一和第二届主任委员、新华医院终身教授吴圣楣教授作视频讲话,她热情回顾了学会成立之初,上海产科和儿科的大家们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聚到一起,带领上海围产队伍走在全国前列,在历任主任委员和核心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专委会致力于提高高危妊娠的监护和诊治水平,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普及新法复苏,加强早产儿的早期管理,建立爱婴医院,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强围产期保健,为降低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做出了贡献。

图片6.jpg

 

本次会议上,各位专家、教授们分享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围产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朱建幸教授以《早产儿呼吸支持的策略及其应用趋势》为题,指出机械通气是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救治及其生存表现的重要技术,有更多证据显示除nCPAP外,早产儿可以选择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方式,而改变传统的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认知和技术的同时,要积极研发合适的器械。总之,早产儿呼吸支持和通气技术的临床使用不仅需要遵循现有规范和指南,更需合理及时参考当前最佳高级别证据,合理有序的呼吸管理有利于早产儿救治和推动临床技术发展。

图片7.jpg

 

上海围产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古航教授带来题为《产科急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断思路》的讲座,围绕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TMADIC区别、实验室血栓新四项等知识点展开,详实讲解了如何识别和诊断产科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在临床中如何鉴别不同原因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并强调了临床医生要学会并掌握常用的实验室监测手段以及了解最新实验进展,尽早发现产科急性凝血功能障碍。

图片8.jpg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围产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段涛教授讲座题目是《早产的整体化管理策略》 ,他提出解决早产问题是围产工作重要目标之一,早产的整体化管理思路以医疗因素、产科因素和社会因素为抓手,“三分”(分级、分层、分类)管理策略是基于早产防治现状的新探索。

图片9.jpg

         

    上海围产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孙建华教授就《BPD与营养及其管理》问题,聚焦早产儿慢性肺部病变与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性研究、新生儿营养支持策略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2020年制定的“BPD 营养管理专家共识”,从营养在BPD 中的重要性、液体量、能量、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出院后营养、营养监测和评估等 7个维度进行阐述,提供BPD 高危儿和确诊患儿的营养管理建议,以期减少BPD 的发生,改善BPD 患儿近远期预后。   

图片10.jpg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围产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曹云教授授课题目是《新时代围产医学工作思考》,她立足围产医学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又面临新时期生育观等现实挑战,危重症比例不降反升的新形势,提出围产期医疗管理必须端口前移,做好疾病预防,通过医疗过程的质量评估,实现持续质量改进。而学会将激励全体成员对学术前沿孜孜以求、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培训,并发动青年委员们强化科普宣教,秉承“创新、发展、传承”的精神,当好全国围产工作的排头兵。

图片11.jpg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早产与早产儿学组常务副组长、上海围产分会第十届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应豪教授作《基于早产最新进展:临床处置的争论和挑战》报告。早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早产数位居全球第二,早产的临床处理中有许多困惑和争论。应豪教授依据其团队研究结果和国内外文献分析,对“降低早产、预测早产以及降低早产不良结局”中的争论做了一一解答。应教授也提出:应当精准预测早产。改善早产儿结局应当重视甄别难免早产,基于发病机制进行早产治疗。

图片12.jpg

         

    上海围产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笑天教授讲授《子痫前期新进展—精准医疗在产科的范例》,通过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实例,指出精准医疗是研究“异质性”,而非循证医学涉猎的“一致性”,应从分层、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角度,通过建立数据库、运用生信技术,以及开展临床研究,达到提高疾病预测和诊断效能水平,未来方向包括类器官研究和个体化数字疗法。  

图片13.jpg

 

    上海围产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陈超教授的报告是《生存极限超早产儿救治进展》,胎龄<24周的PEPI逐渐成为围产新生儿医学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拓展研究,希望在PEPI的定义和概念、产科处理、出生后救治、伦理学和预后等方面形成共识或指南,以指导PEPI的综合管理。一项全国多中心回顾性调查研究(2010年至2019年)首次报道,我国胎龄22PEPINICU存活率为4%1/25),胎龄23周为18.3%13/71),考虑了严重IVH/PVLBPDROP等并发症后,无重大疾病存活率分别为02.8%,与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陈教授建议以更积极的临床管理改善PEPI结局,包括产前处置、产房管理、保暖、呼吸支持、营养策略、循环稳定、预防IVH、控制感染等每个环节的精确管理,还需要出院后的早期干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图片14.jpg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周建国教授主持的病例讨论环节中,他首先介绍了该院收治的几例MCDA危重早产儿,邀请产科和儿科专家共同讨论救治过程的规范性、改善近远期结局的可能性,以及就MCDA的诊疗工作,未来产儿科合作方向。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胎儿医学科副主任邹刚教授从胎儿医学角度,解释了MCDA复杂双胎儿的处置原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副主任步军主任医师指出要重视脑损伤的评估、防治,宫内和新生儿期能做什么,目前是双胎早产儿的难点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与胎儿医学科主任熊钰教授认为早产暂时不能完全避免,有胎死宫内风险还是要权衡利弊,适时娩出,产前脑保护可以使用硫酸镁,根据世界围产期医学协会(WAPM)和围产期医学基金会(PMF2023 11 月发布的《早产临产的管理》最新指南和建议,应在胎龄316/7 周前使用,但也有持不同意见的研究报道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胎儿医学科带头人、副院长王彦林教授指出MCDA双胎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其血供存在一种动态平衡,而胎内超声检查相当重要,尤其在胎盘血流、静脉导管等评估值得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夏红萍主任分享了成功抢救一例MCDA患儿,因血小板减少、腹腔大血肿并发肾衰竭、DIC的救治体验。

中华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谢利娟教授了解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注册有MCDA临床研究,建议各家医院产科有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可以积极参与,共享临床资料和诊治经验。曹云教授评价本次病例讨论的积极意义,MCDA的宫内诊断治疗,新生儿循环、呼吸、脑等脏器保护都非常重要,需要产科和儿科,以及儿童发育行为科等共同参与。

  

图片15.jpg

图片16.jpg

 

图片17.jpg图片18.jpg图片19.jpg图片19.jpg图片20.jpg图片21.jpg

图片22.jpg 

 

接着之前的复杂双胎早产儿问题,谢利娟教授继续就《复杂双胎新生儿管理》作了分享,给出TTTSTAPSsIUGR三种复杂性双胎之间的比较,但三种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不能孤立看待。她总结到复杂性双胎的新生儿结局取决于早期识别和诊断分期,出生后儿科医生应积极评估各脏器功能,并及时地规范处理;MCDA危重儿需要产科医生、超声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等专业人士共同合作,以确保复杂双胎新生儿得到最优化的治疗和管理,再次倡导对复杂性双胎的新生儿多中心病例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大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形成临床规范,写进指南。

图片23.jpg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顾蔚蓉教授以《胎儿宫内窘迫——产前如何识别和监测》为题,就SOGC 2023 年产前胎儿健康监测指南进行了精彩解读,该最新指南的9大推荐中有5项是更新内容,总体更关注宫高、孕妇胎动的直觉、单象限羊水深度这3大指标,且强调孕产妇风险因素评估,建议除常规产检和自数胎动以外,谨慎开展FHS特殊检查,重视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术语、合理流程、培训医学人员等措施。

 

图片24.jpg

最后一位授课专家是上海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科主任石文静教授,她非常到位地讲解了最新《早产儿产房复苏》流程,总结复苏核心操作要点是体温管理、呼吸支持、合理氧疗,即GA>35w者,初始FiO221%,而GA<35w时,初始FiO221-30%,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提醒各家产科产房、手术室必须配备脉氧仪,空氧混合仪,T复苏组合器,为随时可能发生的早产儿复苏操作提供设备保障。

图片25.jpg

 

本次会议正值秋冬季节,是各类呼吸道疾病传染的高发季,谢利娟教授及时带来《RSV疾病负担和防治进展》专题讲座,指出几乎所有婴幼儿都感染过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就诊率高达74.5%,且应高度关注RSV感染带来的气道高反应等长期影响。因此,谢教授提倡针对婴幼儿RSV感染应采用预防手段为主,她介绍了一种新型长效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降低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且安全性良好。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型预防手段早日惠及中国宝宝,让更多婴幼儿免受RSV侵害。

 

此次会议为围产医学的专家和医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曹云教授在会议总结环节宣读本届青年委员名单,并鼓励青年医生向前辈学习,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我国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图片26.jpg 图片27.jpg

撰稿人:李     

20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