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第20届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暨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实践创新并举,知识能力同行
本届大会由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共同主办,上海长海医院承办,旨在打造我国超声内镜领域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大会将在保留往届的特色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超声内镜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超声内镜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就超声内镜最新的治疗方法,如ERBE、共聚焦显微内镜、EUS-FNA等,通过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全面展现超声内镜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动态。
本次大会共设置两个主会场、15个分论坛,邀请到丹麦、荷兰、澳大利亚、德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香港、日本、法国等不同国家的数十位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并进行以超声内镜为主的全方位消化内镜新技术演示。通过学术交流,希望与会者能了解并掌握目前超声内镜诊治的新进展、新技术以及正确规范治疗的流程、注意事项,以便将超声内镜这一新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开
幕
式
金震东教授
开幕式由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院长张从昕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李兆申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令狐恩强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爱民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小平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郭学刚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开幕式。
上海长海医院院长张从昕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介绍到,长海医院是一所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学科设置齐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近几年在医教研及学科人才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连续三位专家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且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这与上海长海医院全体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为重点学科,也是优势特色学科。近年来长海医院消化科团队在李兆申教授、金震东教授的带领下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我国唯一的内镜培训学院,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培养了近千名学员。随着目前内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有众多的新理论、新进展需要探讨和交流,相信本次大会能够成为学术大师和青年才俊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让长海医院的内镜技术、内镜理论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委令狐恩强教授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励精图治,秉承“认识、感知、介入、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如今已覆盖消化内科、外科的方方面面,这与历届主任委员的努力密不可分。金震东(音)教授等人的带领下,中国超声内镜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出成就,他们引领中国乃至世界超声内镜水平进入了新时代。相信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能够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大量的手术资料使临床医生学习消化内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以提高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的总体水平。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表示,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其中超声内镜技术是其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许多超声内镜新技术突破了传统治疗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多年来,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作为超声内镜领域的品牌会议,一直致力于超声内镜新理念传播、新技术推广和高端人才培养,已成功举办了19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超声内镜事业的发展。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中国超声内镜的对外交流平台、中国超声内镜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大会的举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0年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了第17届国际超声内镜大会,本次会议再次在上海召开,既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对上海超声内镜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上海消化内镜工作的鞭策,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虚心向国内外专家学习,进一步提高上海消化内镜水平。
樊代明:整合内镜学——走向内镜诊疗新时代
樊代明院士
西安西京医院消化病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以“整合内镜学——走向内镜诊疗新时代”为题,谈了内镜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从整合医学角度对内镜诊疗发展的思考。他在详述内镜相关理论的同时,也强调了内镜实践中应整合多学科知识,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关注患者整体利益。如今的内镜培训由从人跟人、手把手到现在的心连心,是整合医学的新时代。
令狐恩强:EUS对小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
令狐恩强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令狐恩强教授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EUS对小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的单中心研究。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170例胰腺囊性肿瘤案例入组,包括了66例男性和104例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肿瘤大小为0.59厘米*0.69厘米至10厘米*9.7厘米。所有的案例没有胰腺炎历史,做了核共振扫描和磁共振胰胆管照影,然后做超声内镜。170例中胰腺头颈部病变75例,胰腺躯干和尾部病变86例,在头躯干尾部多个病变的9例。170例中用超声内镜观察比较的161例,穿刺的156例,小望远镜93例,消融38例,射频消融2例,手术89例。170例中使用到内镜观察的有161例,可见内镜观察在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杨云生:前进中的中国消化内镜装备与研发
杨云生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对“前进中的中国消化内镜装备与研发”进行了专题报告。过去,新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研发和生产的,而近10年开始中国有了新的研发产品,实现自主设计,制造体系化,并且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随着国家消化内镜质控/早癌/培训平台的投入使用,区域医联体能够进行精细统计与后期数据挖掘。杨教授总结指出,未来消化镜会向着微观化,微型化,微创化,自动化,循证数字化,普及转化,国产化(即所谓的“七化”)发展。
吴开春:分子影像内镜进展与展望
吴开春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开春教授介绍了“分子影像内镜进展与展望”。目前肿瘤的诊治处于早癌早期诊断率低、复发转移较晚和治疗多药耐药的发生的困境中,分子影像内镜为解决以上问题带来了新希望。手持式分子影像导航设备、开放式分子影像导航设备、内窥式分子影像导航产品为外科手术提供全面的辅助印象设备,能够精准定位淋巴结、探测原位微小病灶,高特异的识别肿瘤及肺肿瘤组织,为早期癌症的精准成像提供了帮助。未来新型内镜设备研发将极大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多模态提供的多尺度信息是未来内镜设备研发的方向。
游苏宁:如何看待论文发表与撤稿
游苏宁教授
中华医学会游苏宁教授分享了“如何看待论文发表与撤稿”的心得体会。他指出,中国论文发表总数位列全球第二,每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突破25万篇,医学论文占据全球论文的一般。撤稿问题的实质施学术期刊自我净化、自我纠错的机制;正常的撤稿应当是期刊针对已发表的论文,发现有问题的,及时发现,随时撤稿。用经得起验证的数据说话才有说服力,近年来论文集中、大规模的撤稿不正常,一定程度上也是出版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金震东:2017中国EUS现状及发展
金震东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围绕“2017中国EUS现状及发展”展开了精彩的学术报告。2017年1-10月,我国作者在超声内镜方向发表英文文献50余篇,出版专著金震东教授、李兆申教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学》,先后举办2017南方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2017华中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等多个国家级会议,各省市也相继召开EUS学术会议。国际交流方面,2017AEG增加令狐恩强教授、许国强教授为AEG执行委员,我国学者先后参加多个国际EUS会议并带来精彩发言。国产双蘑菇头金属支架等国产设备相继启动,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等共识意见相继出台,胃空肠吻合双蘑菇头支架引流术等新技术相继开展。2017年我国EUS方向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期待2018年的创新与突破!
会议花絮:
307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