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2016普胸外科术后并发症国际论坛-中欧峰会成功举办

 

  由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科分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承办的2016普胸外科术后并发症国际论坛-中欧峰会于2016年9月24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举行。本次大会主席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昶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张雷教授,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创始主委徐志飞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分别在开幕式致辞。本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专家及代表共计400余名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分为四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肺部开放手术专题。第一位讲者是来自日本的肺移植的权威专家Hiroshi Date教授。他首先介绍了日本肺移植的历史以及现状,随后详细介绍了并发症中的三个常见症状,出血、血管吻合口并发症以及支气管吻合口并发症,从主要症状、避免方法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接下来由维也纳总医院的Walter Klepetko教授(维也纳总医院肺移植项目的总负责人)着重介绍了肺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原发性功能丧失是肺移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他着重讲解了如何避免PGD以及术中叶克膜(ECMO)支持和术后ECMO延长使用的重要性,他们的经验和数据显示,正确应用ECMO支持可以降低PGD的发生概率。来自西班牙的Laureano Molins展示了他们做的一项肺癌切除术后并发症以及性别的相关差别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3307名患者,发现术后并发症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同时也揭示其他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胸腔镜的术后并发症更少且更适合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随后阜外医院的荆志成教授介绍了围术期VTE的预防和处理策略,从病例入手重点强调了预防以及风险评估对术中及术后的重要性。之后上海中山医院的葛棣教授介绍了胸部手术后瘘的处理,重点讲解了内镜治疗以及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优缺点。最后由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谢博雄教授和王海峰教授分别介绍了支气管胸膜瘘和气管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治疗进展。谢教授同时还通过自己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病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二个专题是食道手术专题。在本专题中,四位讲者就其各自主题作了精彩分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毛友生教授介绍了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治及预防。简明的回顾分析过后,他陈列了瘘的六种确诊方式,并对瘘后处理措施,治疗效果及影响瘘愈合速度的多种因素展开讲解,后讨论了瘘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原因以及预防。之后,来自土耳其的Batirel教授通过四个手术视频展示了四种食管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技巧,通过回顾MI Lvor Lewis手术以及近年来在文献中提到的一些新的手术方式,强调手术在不断进步,术者的选择有许多,临床医生应当学习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寻找最优的手术方式,从而尽最大可能避免术后瘘的发生。接着,郑州大学的李印教授讲解了如何减少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他介绍了食管-胃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且介绍了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缺血坏死,吻合口瘘,胃排延迟等,并对其团队目前的研究作了介绍。通过病例分析了迷走神经分支应作何处理及保留,并针对“non-tube no fasting”的无管禁食项目作了推广。最后,美国Landreneau胸外科联合医院创始人Landreneau教授介绍了食管-胃吻合口完整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并提及了食管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他指出吻合失败的主因是胃底部缺血,并详细分析了缺血预适应方法,又对颈部吻合的改良法作了进一步探讨。

  在中午简短的工作午餐之后,上海胸科医院的茅腾医生非常详细讲解了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时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步骤和操作技巧。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谢冬医生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讲解了胸外科手术术后各种罕见的并发症的特征。最后上海胸科医院的黄佳医生介绍了Da Vinci手术机器人操作原理,对比了机器人手术与VATS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机器人手术的优缺点。

  第三个专题是胸腔镜手术专题。首先,意大利国家癌症研究所的Gaetano Rocco教授阐述了自己对于术后漏气是否必须吸引的观点,讲述持续漏气的处理,通过对以往发表的研究的学习和对比,着重提出了运用如Epithor数据库,ALPS评分等进行一些评定,应制定个体化吸引方案,而不能一概而论。丹麦奥登塞大学医院的Peter Licht教授讲述了如何通过VATS集中化处理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他通过对本国的数据和肺癌患者情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对于胸外科手术的管理建议,以及如从大创口向微创手术的转变的现象。着重分享了胸外科手术统计数据及分析,并分享了丹麦的应对经验:丹麦胸外手术量相对较大,成立专门小组,病人集中治疗,设立分区治疗中心。他强调患者和参与治疗的医生的信息录入的重要性。之后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伦旭教授讲述了胸腔镜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切口并发症,胸膜腔粘连等,以及这类手术常见意外情况。并且提及了腔镜下脏器损伤特点如肺扭转及支气管瘘,大出血并提到如何预防和处理。他提出,并发症及风险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此后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的三位教授,Diego Gonzaiez Rivas,Alan D.L Sihoe和朱余明,分享了很多关于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的经验,各有侧重点。Diego Gonzaiez Rivas医生近十年来致力于单孔胸腔镜的手术,他通过自己的手术视频详细介绍了自己手术经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避免术中的出血。Alan D.L Sihoe教授则阐述了关于胸腔镜中转开胸的指征及看法,指出了病人及家属看待转开胸手术的误区,并分享了一些经典案例。对一些指征如肺无法塌陷,出血(处理总结为Apply pressure,Breathe,Consider,Do),钙化淋巴结等做出阐释,最后总结为Anesthetic,Bleeding,Cancer-related,Difficult situations。朱余明教授讲述了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并发症防治策略,他提到术中可能意外如出血,神经损伤,漏气,重要脏器损伤等,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如再出血,神经损伤,漏气,乳糜胸,肺扭转,肺栓塞等,由此提出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手术策略的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选择,正确的并发症处理等的重要性。

  在最后一个其他胸部手术专题中,来自德国的Jens.C.Rückert教授介绍了机器人辅助纵膈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在引入他人的研究之后,详细报告了自己所在团队目前所有通过手术机器人完成的纵膈手术(主要为胸腺手术)的术后状况,并通过几个有特征的实例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最后总结到,对于任何微创手术,只有认真地学习解剖以及其变异情况,积极地训练才能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之后来自唐都医院的李小飞教授重点讲了胸部手术后瘘的处理方式。他首先介绍了目前在用的几种处理瘘的方式,包括内镜治疗、支架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又介绍了国外一些对瘘的处理方式的研究。最后介绍了唐都医院对于瘘的修补手术的新术式,例如改道式和双瓣式手术。最后,来自上海胸科医院的方文涛教授也对胸腺手术术后并发症做了详细讲解,并通过手术视频直观地讲解了术中如何避免损伤神经和出血的操作技巧。

  大会最后,本次大会主席陈昶教授向全体受邀教授、学者以及参会代表致谢,强调本次大会对于普胸外科临床实践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宣布本次大会圆满闭幕。




496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