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19年9月19-21日,第六届东方胸外科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办,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承办,AME出版社协办。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携手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聚焦胸外科领域内热点话题与最新进展,群贤汇聚,共同搭建一个胸外科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精彩开幕式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秦净教授,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高文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姜格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于永春教授,欧洲心胸外科学会Peter Licht教授,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nrico Ruffini教授,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Michael Lanuti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树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赵珩教授主持开幕式。
学术论坛
第一节:手术切除范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进行了GGO随访——中山医院2308例的初步报告,他回顾了一例日本前瞻性随访研究和两例韩国回顾性研究,并从研究概况、患者数据分布、患者病灶分布、手术原因、病理类型、随访变化、手术方式等方面仔细分析了中山医院的2308例GGO随访情况。最后他还表示,基于门诊随访数据库,他们选择了依从性好的患者纳入GGO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希望能借此试验研究提供属于中国病人的数据。
EACTS Peter Licht教授的讲题是“早期肺癌的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的对比”,他表示,当设计的两个手术方式产生相同的结果时,应鼓励做RCT研究,少一些基于权威的实践,多一些基于循证的实践;从肿瘤学角度看,亚肺叶切除中,肺段切除优于楔切;以根治性或妥协性为目的的亚肺叶切除必须区别讨论;对小于2cm,甚至有低危因素的cT1N0 NSCLC患者,可考虑行亚肺叶切除。最后,他指出肺癌的标准术式在不断发展,目前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仍是金标准,他非常期待3个RCT研究结果,认为SBRT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针对“多发GGO的处理”展开演讲,他通过回顾相关研究、肿瘤医院的病例与研究,对多发GGO病变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带来了“中央型肺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的演讲,他指出,在保证彻底切除时推荐微创袖切;目前微创手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现状是技术可行、手术结果不亚于开放、有助于术后恢复、淋巴结清扫或更彻底、肿瘤学初步结果相似;选择性微创全肺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效,更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继续随访。
第二节:淋巴结
Rene Petersen教授在他的演讲中结合相关研究与手术视频,分享了他在微创手术中如何进行淋巴结清扫、切除。
ESTS David Waller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淋巴结切除相关的并发症与处理策略,他指出,淋巴结清扫并非根治性淋巴结切除术;分期并非治疗;在尽可能小的附加损伤情况下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淋巴结标本;不要忽视并发症,妄想它们会自动消失;迅速果断地行动。他强调了要将并发症视为一个挑战而非问题。此外,Waller教授还分享了N2病变的处理策略。
STS Harald Ott教授从临床情景、如何治疗、随访结果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肺原发性类癌的淋巴结评估与处理。他表示,临床信息(年龄、肿瘤位置)可预测病理类型;组织活检未必可靠;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应进行淋巴结取样;不典型类癌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接受解剖性切除及纵隔淋巴结切除;腔内切除可以考虑(并可以术前解除气道阻塞)。
EACTS Mindaugas Rackauskas教授的演讲围绕“不典型类癌的手术选择与处理”展开,他总结,PC是一种复杂的肿瘤,需要多学科治疗;需要长期随访;如果不能进行肺叶切除,可接受亚叶切除术;累及淋巴结的AC已被反复证明是一个预后不良的因素;辅助放疗和/或化疗无明显生存优势,不应常规进行,仍建议个体化判断;病理学是评估任何肺部疾病的金标准。
百年峥嵘,医心为民,东方胸外科论坛大咖云集,议程丰富,讲者与参会嘉宾一起讨论,分享和学习,展示了上海胸外科界海纳百川、中外交融、开拓进取之风,为参会同道带来了一场胸外科医学盛宴!
1076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