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主办的“2018 年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分会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秘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代表专委会向所有的参会专家、代表致以诚挚的欢迎,期望本次会议能够为肿瘤靶分子领域的同行搭建深入研讨的学术平台。
学术报告
在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祥火教授的共同主持下,精彩的学术报告随即展开。
季红斌教授围绕着已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的肺癌进行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肺癌分子靶向治疗领域飞速发展,针对特定基因改变的靶向药物给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带来福音,极大的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季红斌教授深入研究了肺癌的可塑性与药物耐受,研究表明细胞表型转变(由腺癌转变为小细胞肺癌)以及肿瘤细胞内的分子重编程往往会导致耐药的产生。因此,深入了解在肺癌恶性进展和药物耐受过程中的肿瘤可塑性将有望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王红艳教授作了《肿瘤靶点分子调控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的专题报告,深入阐述了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
秦骏教授针对前列腺癌中的PTEN和BRG1的协同致死机制,在PTEN缺失的前列腺癌中,肿瘤细胞进一步依赖于BRG1引起的染色质重塑,因此BRG1拮抗剂能够显著抑制PTEN缺失前列腺癌的进展,揭示了调前列腺癌转移的新机制。
在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和中科院上海生化和细胞所王红艳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青年委员会的专家们针对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演讲。
楼煜清教授汇报了盐酸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安罗替尼是一类口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药物,不仅拥有多靶点,而且对这些靶点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安罗替尼的诞生为NSCLC三线治疗,尤其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注入了令人欣喜的活力。
黄胜林教授作了《从RNA表型组学发现肿瘤新靶点》的专题报告,深入阐述了肿瘤特异转录本可作为癌症的驱动分子和治疗靶点,并且阐明了病人血液外泌体中存在的大量组织特异性长链RNA可作为肿瘤的潜在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最后介绍了首个人类血液外泌体长链RNA数据库exoRBase。
主任委员吴炅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年会为肿瘤靶分子领域的同行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各位讲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发掘了新的方向和合作的机会。感谢授课专家的精心准备和参会代表的积极参与,期待来年大家再次相聚,分享更加精彩的研究成果!
375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