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建立首个千人运动队列和大数据库,绘制“表型组学-生理生化-多组学”三位一体运动健康分子图谱,构建前瞻性和强化队列,建立“体适能评价体系”,发现43.2%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肠道菌群在中/高体适能组中出现显著变化,体适能综合评分超过21分时,握力每增加5kg,肠道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8%,糖尿病风险降低16%,为研究精准运动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提供宝贵资源。率先在国际上合作研发高响应性生物传感器,对运动中体内/外乳酸代谢进行全面的多尺度分析,攻克了乳酸代谢研究中的技术壁垒。开发“社区-医院-公司”代谢疾病多级全程诊疗协作模式,试点人群近半年医保支出明显下降,经中科院评估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体育科学领域唯一),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实现社区老年运动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课题组长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4项,青年1项),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共计11项,在高水平期刊共计发表中英学术论文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