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内科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证实胃肠菌群可用于胃癌和大肠癌的早诊和预后预测:通过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粪便咽峡链球菌及星座链球菌可能成为预警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无创生物标志物(Gastroenterology2022),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证实分析肠黏膜具核梭杆菌丰度判断大肠癌术后化疗耐药与预后,并诠释其机制与细胞自噬有关,为预测大肠癌预后、开发防治靶点奠定重要基础。(Cell2017,同期述评)。发现该菌高含量提示PD-1抗体免疫治疗不应答(CellHost﹠Microbe2023)。二、为大肠癌一级预防提供新策略和手段: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小檗碱减少大肠腺瘤摘除后再发而预防大肠癌(LancetGH2020)。通过仁济医院队列进一步佐证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大肠癌;首次揭示肠道微生物群是他汀类药物化学预防的基础,提出他汀预防大肠癌的机制与提高罗伊氏乳杆菌有关(NatMicrobiol2023)。三、解析和阐释大肠癌发生中表观遗传学、代谢重编程和相关信号通路机制。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以第一/共同通讯/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于Cell、Lancet GH、Gastroenterology、Nature Microbiology、Cell Host & Microbe、Nat Commun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作为主要成员撰写并由中华医学会颁布2011-2022年5次胃肠癌前疾病诊治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