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第三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决赛选手赛前培训在华山医院花园大厅举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栏目的首席播音员路平为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了针对性的科普演讲能力培训。

  培训中,路平老师从演讲的基本技能、演讲时的语言运用、舞台上站立的姿势,以及演讲者服装的选择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她说:演讲是既演又讲,是表演与讲述的综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技能。对于医学科普工作者来讲,演讲要态度和蔼真诚,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将演讲的内容熟记于心,经过消化、吸收,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医学科普传播者一定要善于运用普通百姓的语言将深奥、晦涩的医学术语进行生动的讲解,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针对选手演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对象性不强的问题、演讲时如何把控舞台的问题等。路平老师说,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听众是谁,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让听众理解,演讲者才能知道自己是与谁说话。在明白对象的前提下,演讲者要正确地选择适当的说话方式,用对象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播医学知识。她要求演讲者,在演讲时不要做作,态度一定要真诚,语言表达要自然,要有一定的肢体语言,但由于演讲时在舞台上的活动空间有限,肢体语言不要过于夸张,但一定要展示到位。这样,演讲才能既有激情,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路平强调,所有演讲的技巧都是为演讲内容服务的,演讲者只要心中装着目标对象,将演讲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就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整个培训过程气氛热烈,选手踊跃参与;授课老师现场示范教学,教学相长;老师让选手现场演讲,选手们踊跃提问,发现问题及时讲解。选手们对这种活泼新鲜、针对性的示教方式,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路平老师还将自己多年的播音经验与大家分享,将如何练习发声的窍门告诉大家,选手们在现场就开始了积极练习,好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上海市医学会对此次培训非常重视,认为本次培训是为了让决赛选手的科普演讲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不仅使他们在决赛中有更好的表现,更为了上海医学科普人才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在上海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本次进入决赛的16组选手是在全市四十多家医疗机构的83组选手中,经过专家的初评、复评选拔出来的。这些参加比赛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进入决赛的选手,以后将是本市参加医学科普活动的主力军,必将为本市医学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