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由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主办的2016年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医学学术年会于第二军医大学锦雪苑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从昕院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于生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延青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疼痛中心莫世湟教授、美国西雅图瑞士医学中心于聪教授及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兼组织部主任吴坚平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委员、本市各医疗机构疼痛科医师、疼痛专科规培医师、研究生等共260余人相聚交流。
开幕式上,上海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兼组织部主任吴坚平教授宣读了第三届疼痛分会的委员名单,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为疼痛分会的顾问、正副主委、秘书等分会代表颁发了委员证书,并对新一届委员会提出寄望,要求本市疼痛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水平齐头并进,把上海市疼痛医学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从昕院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于生元教授也分别致辞,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在之后的学术交流环节,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张旭院士阐明了疼痛产生机制的最新前沿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神经元在疼痛产生中的作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于生远教授从临床的角度,通过测定不同感觉异常,指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个性化治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彦青教授分析了疼痛科的核心技术及今后疼痛科的发展方向;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樊碧发教授讲解了疼痛医联体对中国疼痛诊疗普及的重要意义;美国南加州大学疼痛中心的莫世煌教授、美国西雅图瑞士医学中心于聪教授分别分享了美国疼痛诊疗技术的最新进展。下午则分为5个分会场继续进行学术报告、优秀论文交流、Workshop操作演示和青年科研基金评审,共开展了41场学术交流,来自不同专业、从事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疼痛领域专家踊跃发言,会场学术气氛非常活跃。
尽管本次年会前期的准备时间很短,但在大家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一周内收到了学术投稿论文49篇。经专家评审,评出了9篇优秀论文,年会邀请了优秀论文的作者在会议上进行了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上海市疼痛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今年的人福.新苗杯上海市疼痛学青年基金申报非常踊跃,共收到19份科研申请,为历届申报人数最多,且申请人有来自疼痛基础研究、疼痛科、麻醉科、骨科等多个专业,体现了疼痛学基金的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此次评审邀请了著名的疼痛学专家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共评选出5份优秀的青年基金。通过设立疼痛基金,鼓励青年医生积极参与疼痛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从而为上海市疼痛学未来的发展培养青年骨干。
此外,年会首次设立了《超声引导技术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workshop,专家手把手进行超声演示和教学,促进了疼痛诊疗技术的普及。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疼痛、了解疼痛科,扩大疼痛科的影响力学会组织上海市青年疼痛医生编写出版了《疼痛科普手册——关注术后疼痛》,共收到科普论文14篇,本次年会首次评选了优秀科普论文,鼓励更多的医生关注疼痛的科普工作。
最后,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闭幕式,并颁发了各类奖项。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胡琅玥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来自上海长海医院的陈辉、熊源长获得科普论文比赛一等奖;上海曲阳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5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复旦大学附属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的崔娓、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焦静、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浦少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陈亚利、上海长海医院的李秀娟等5位青年医师获得“人福•新苗杯”疼痛青年科研基金的资助。
领导颁证 嘉宾致辞
精彩的会议
闭幕式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