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光

五年来,由上海市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主办的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为上海医学科普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秀的平台,打造了一支医学科普的上海队伍。同时,在这一赛事的举办得到了上海市各家医疗机构的广泛支持。上海的资深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也为科普工作的机制和长效发展进行了体制、机制和学术上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这一平台创造的契机,这些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的分享,变成了推动上海医学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之光。

sdfd


贾永兴

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医学科普助力健康促进的思考

撰写科普既要“借热点、抓眼球”,但同时必须保证知识权威。医学科普作者要分析我国医学的现状,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向读者表达最准确的医学科普知识,向社会传递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每一位医学科普作者要做到“捧着医者诚心写、贴着患者担心写”,才能真正达到健康传播的目的。


sdfd


朱凌云

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

中医科普为健康助力

在预防疾病,中医有句非常古老但富有哲理的话叫“中医治未病”。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朱凌云教授告诉我们,中医有三个理念,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


sdfd

张立强

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和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开拓惠及健康的医学科普事业

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和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立强教授从我国公众健康谈起,分析了我国医学科普的现状,从而就我国医学科普未来的发展对医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医学科普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张立强委员说。


sdfd


秦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中山医院健康教育与科普实践

秦净副院长表示,“在中山医院,科普已成为医疗工作的一部分,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建于1937年,今年是中山医院建院八十周年。创立之初,被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医院,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先驱们就在创建医院的《募捐启》中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倡议:“注重平民,普及卫生教育”。前辈们建院的初衷,就希望中山医院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而且能够对社会进行卫生科普教育。


sdfd

潘曙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

谁来帮助萨利机长?

——灾难生命支持跨领域合作的中国尝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教授在论坛上介绍了新华医院在灾难急救知识普及与推广的实践。潘院长坦言,我国急救医学与灾害医学起步较晚,但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必须努力使其得到发展。“我们无法杜绝灾难的发生,但通过高效的灾后救援行动,可以将其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潘曙明副院长说。


sdfd

朱畴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大型公立医院科普的中山医院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医学模式,社会健康观以及医学功能渐渐发生了转变,在国家宏观政策和时代要求的大背景下,医院立足“公益性”本质,将改变单纯以疾病为导向的模式,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建立健康导向型疾病预防模式,提高公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更是公立医院应该承担的责任。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健康促进大讲堂“纳凉晚会”开始,中山医院就致力于开展科普工作,并逐步形成了“立体综合模式”的中山医院健康教育。


sdfd

许树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

同济文化是成就同济品牌的沃土

今年是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于1900年在上海创立了一所医院,取名“同济医院”,从此,同济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此基础上,1907年成立“德文医学堂”, 1908年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这正是同济大学的前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许树长教授在论坛上介绍了同济医院在文化品牌建设与科普方面的实践。“同济文化是同济品牌的基础,做好医院文化,才能做好医院的科普。”许书记说。


sd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