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主会场(七层上海厅)隆重召开,出席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科学院张旭院士,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崔丽英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蒲传强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拥军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董强教授、赵钢教授、樊东升教授、曾进胜教授,还有著名老教授吕传真、粟秀初、饶明俐、郭玉璞、粱秀龄、沈定国、黄如训、杨任民、许贤豪及海外著名学者。此外,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到美国NIH神经病学教授、国际电生理联盟前任主席 Dr. Mark Hallett 教授,以及意大利神经病学教授Giancarlo Comi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大会执行主席董强教授主持大会。他介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年会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重点学术活动,也是展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时隔12年,上海再度成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年会的承办地,相信本次大会将是一个朝气蓬勃、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充满收获的大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崔丽英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与开拓进取,中华医学会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已经成为我国神经病领域会议中体量最大、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学术年会。希望参会的神经病学领域医务人员能够借助本次大会的平台优势,充分交流学术,提高诊疗水平,造福于广大患者。

  • 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首先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和徐建光会长热烈欢迎各位参会代表。她指出,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在历届主委的领导下,在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普及医学卫生知识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卓越的成绩,每年的“东方神经病学会议”也已成为上海市医学会的品牌会议之一。此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展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必将推动我国神经病学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大会报告

9月7日上午,本次大会极具分量的“大会报告”开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Mark Hallett教授、意大利圣路易斯科学研究所Giancarlo Comi教授、中国科学院神经所张旭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钢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东教授等享誉国际专家学者,分别就震颤的病理生理学、多发性硬化治疗的全球概述、基因表达调控脑智发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精准医学诊断、神经遗传病诊断和治疗的现状与展望等话题进行了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专题演讲。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Mark Hallett教授: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

Mark Hallett教授开篇就震颤的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侧重点就震颤综合征、特发性震颤(主要特征为震颤的“运动性”)和其他震颤综合征(伴有其他突出体征的震颤、功能性震颤综合征、不确定性震颤综合征)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讲解。随后他强调指出,震颤的可能来源包括机械性、机械反射(外周和中枢环路)、中枢振荡器等,通过加权,频率的衰减则提示来源于机械性震颤。最后,他总结指出,震颤的发生涉及多种机制,其中中枢环路,尤其是小脑相关通路对多种震颤的发生至关重要。随着人类对震颤的探索不断深入,相信将会有更多震颤相关深层次的新发现呈献给大家,并造福人类。

■ 意大利圣路易斯科学研究所Giancarlo Comi教授:全球多发性硬化(MS)治疗概览。

Giancarlo Comi教授在讲座中指出,MS治疗目标是无疾病活动证据(NEDA),而随着技术进步,新的生物标志物和信息技术工具问世,促使个体化治疗成为了MS达到NEDA的基础治疗。随后在详细介绍了MS的预后和预测因素后,他认为临床上通过科学、规范、合理地采用预后和预测因素,可以有效推动并改进治疗决策。在谈及MS的诱导治疗时,他强调总结为以下几点:1.对于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不推荐横向换药;2.免疫抑制治疗当前仅允许用于诱导策略;3.明确治疗失败的患者诱导策略是适合的;4.对于预后差的初始治疗患者推荐诱导策略。

■ 中国科学院张旭院士:基因表达调控脑智发育。

张旭院士指出,动物实验业已证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FGF13)基因缺陷可诱发智力障碍,基于这一发现,未来或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调控FGF13相关基因表达而调控神经元和大脑的发育。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钢教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精准医学诊断。

赵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所有感染都可能累及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成为常见、疑难和危重病,当前有超过90%的患者未能得到明确诊断,因未能精准治疗,成为该类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随后他进一步指出,伴随着脑脊液病原微生物NGS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及转录组的研究,并被用来发现未知病原体,将极大地推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的鉴定工作,为解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难题带来希望。与此同时,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决策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东教授:中国癫痫诊治现状。

周教授结合国内外癫痫相关最新指南共识及进展,就癫痫定义的更新、痫性发作分类更新、癫痫分类更新、癫痫治疗结局更新、耐药性癫痫定义更新、癫痫持续状态定义更新、癫痫治疗指南更新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与诠释。他总结指出,当前我国整体癫痫诊治欠规范,且对癫痫共病认识不足。接下来需多部门全方位大力推广普及癫痫指南专家共识,强化癫痫防治质控,以不断提升我国癫痫诊治质量技术水平。




下午,脑血管病、痴呆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肌电图及临床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康复、神经肌肉病与周围神经病、神经免疫、神经影像、神经重症、脑电图与癫痫等各分会场以报告交流、专题讨论、病例讨论以及壁报展示等多种交流形式,集中体现了一年来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情况。

为期4天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是我国一年一度神经病学界及相关学科顶级学术交流的盛会。本次大会围绕神经病学在脑血管病、癫痫、认知障碍、肌病、周围神经病、神经变性疾病、神经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神经疾病、神经康复、焦虑抑郁、头痛、睡眠障碍、神经护理、神经介入、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等各个方面的临床与基础医学的新进展设立了51个学术交流专场,就神经病学相关领域的科研最新进展和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告,联袂奉上了一场神经病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