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专科分会主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东方显微外科大会暨上海市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和手外科2018学术年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是一次面向国际、国内显微外科学界的学术盛会,包括中国工程院顾玉东院士、邱贵兴院士、张英泽院士,美国烧伤与修复重建中心Feng Zhang教授、美国Merit 医学中心 Ahmed Badr教授及美国密西西比州烧伤重建中心Derek M. Culnan教授等在内的33个地区的120余位国内外专家齐聚上海,共襄盛举。

本次大会围绕“弘扬 进取 卓越”主题,会议内容涵盖了开放骨折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穿支皮瓣与组织移植新技术、骨与关节损伤的显微重建、肢体的再植与再造技术等领域。

精彩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柴益民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中国工程院顾玉东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中国工程院邱贵兴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吴坚平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长青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长青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显微外科既是门学科,又是门技术。第二届东方显微外科大会在上海召开,齐聚了显微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为显微外科同道们搭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是一次面向世界的显微骨科学术盛会,有利于推动我国显微外科在创新与实践中的进步。

受上海市医学会徐建光会长和谭鸣秘书长委托,吴坚平副秘书长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她讲到,在历届分会主委带领下,在一代又一代专委会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骨显微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也使我国的显微外科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次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的知名显微外科专家,内容涵盖开放骨折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穿支皮瓣与组织移植新技术、骨与关节损伤的显微重建、肢体的再植与再造技术等,集中展示我国近年来显微外科领域取得的新经验与新成果,为大家带来一场显微外科学界的饕餮盛宴。

邱贵兴院士表示,在全体显微外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显微外科的基础、预防和临床研究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日益完善的学科团队、国际公认的科研成果、科学规范的临床诊疗、成熟完整的人才梯队建设等,都彰显出了中国显微外科发展的实力。

顾玉东院士指出,显微外科作为我国医学事业的骄傲,勇敢地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成绩。年轻的显微外科医生要继承老一辈医生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技术,更好的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本届盛会为广大显微外科同道提供了领略专家风采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希望年轻的显微外科医师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器械、生物医药大数据处理、基因检测和精准治疗等新的领域里能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院士论坛


顾玉东院士带来了题为“臂丛神经损伤诊治与进展”的精彩报告。他指出,臂丛根性撕脱伤60年代以前以保守治疗为主,60年代以后主张积极手术。损伤早期1-3个月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出现开放性损伤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探查。手术时应对症选择手术方式,进行功能评定。臂丛神经损伤后应从损伤后第一天起进行康复治疗,贯穿治疗全程。手功能重建,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肌肉萎缩是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未来应积极开展脑的可塑性研究,通过手认识脑,揭示脑的奥秘。

邱贵兴院士围绕“精准医学”展开了讨论。邱院士指出,精准医学源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学计划”。实际上,“精准医学”并不是新鲜事物,医学的发展就是从盲目逐步走向精准的。精准医学是否足够精准?目前尚存在争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通过精准医疗,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突变基因,3%~13%可以找到精准靶向药物,其中30%有效,1.5%的肿瘤病人有效。导致精准医学不够精准的原因很多,如肿瘤异质性、肿瘤细胞耐药性、癌变细胞具有驱动突变、精准靶向治疗只能抑制部分信号通路等。此外,精准医学也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如巨额医疗费用、诊断准确率偏低、遗传信息安全隐患等。因此,基于临床经验的个体化治疗仍不能放弃。应正确理解精准医学,精准是手段,但医学≠医疗,医疗才是目的。

张英泽院士分享了“论医学创新的十大关系”。张院士指出,创新需要长期实践的积累和沉淀,并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思考,才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将创新的思维立即进行实验,并不断地修正、完善和实践,才能产生创新的结果。他从创新与环境关系、创新与借鉴关系、创新与观察关系、创新与思考关系、创新与实践关系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医务工作者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同时,结合骨科专业以及国内外学者实践经历,旁征博引,直观而具象地举例说明在生活、工作中迸发创新创造。


院士们莅临指导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让参会者们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大家觉得获益匪浅,感受到了学术大师的魅力与风采,期待大会上的更多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