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甲状腺、疝外科属于普通外科亚专科,其相关研究日新月异。本届东方普外科论坛设立甲状腺乳腺疝疾病论坛,旨在利用本次大会搭建的平台开展乳腺、甲状腺、疝相关疾病的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工作,学习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及治疗理念,逐步完善治疗流程、规范治疗方案,使乳腺、甲状腺、疝疾病诊疗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沈坤炜:乳腺癌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坤炜教授分享了乳腺癌的外科和综合治疗。乳腺癌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检测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得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化疗并预测预后。近年来,保乳手术切缘问题成为瞩目焦点。究竟阴性切缘宽度达多少才足够一直是讨论的热点。SSO和 ASTRO共同制定的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新指南指出,采用“切缘无肿瘤累及”作为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标准是安全、合理的。ASCO指南主张SLNB可用于早期分期的乳腺癌,不适用于多中心肿瘤等。



孙辉:从经验医学到精准医学——回眸中国神经监测十年医路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孙辉教授介绍,20世纪60、70年代,有学者提出甲状腺术中应用IONM监测和识别RLN,奠定了IONM技术的基石。2006年,国际神经监测学组正式成立,术中神经监测设备在中国批准上市,开启了中国IONM十年医路新篇章。初级应用以经验为指导,中级应用以指南为标准,高级应用以精准为方向,先后成立中国神经监测学组及12家基地,出台《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临床指南》、《EBSLN保护与监测专家共识》,出版神经监测专著。2018年,中国神经监测技术继续稳步推进,创新引领。未来,神经监测将向系统简化、设备优化、应用规范化进一步发展,针对神经监测设备的不足,以及操作者应用的困惑,解决设备问题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顾岩:三维可视化与打印技术在疝与腹壁外科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顾岩教授带来了三维可视化与打印技术在疝与腹壁外科的应用的精彩报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重建与打印技术带领医学发展站上新的“风口”。3DV和CAD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个性化、精准化的外科手术成为可能,将个体化解剖数据重建为三维模型,再通过CAD软件来提前测量并设计手术方案,再于术中采用3DV适时显示CAD设计结果,并在3DV指导下进行手术。目前已经在腹股沟疝、复杂切口疝、腹壁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



张宏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宏伟教授分享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共识与争论。新辅助化疗对腋窝LN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初诊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SLN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未新辅助患者相当,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情况。临床初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腋窝淋巴结分期,对于SLN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和假阴性率相对较高,在精确的选择病例和改善技术的前提下,SLND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也是可行的。初诊N0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乳房肿瘤达PCR,可以避免腋窝手术,需积累更多经验。



程爱群:老年甲状腺癌诊治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程爱群教授介绍,老年甲状腺癌可能有自限性肿瘤和致死性肿瘤两种类型,但要区分它们并不容易。老年甲状腺癌发病高且预后不良,应考虑进行超声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致死性肿瘤。有学者认为,自限性肿瘤6岁以后几乎不再生长,因此对60岁以上的甲状腺癌患者,如显示肿瘤有明显生长,可能是致死性肿瘤。老年人发现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微灶癌,并不推荐立即手术,而是B超随访肿瘤发展情况;如有肿块明显增大、或转移、或甲状腺外侵犯证据,应考虑及时手术。降低甲状腺癌死亡率,关键在于诊治老年甲状腺癌。



李健文:从修补原理谈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的复发原因和预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健文教授表示,瑞金医院数据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为4.5%,前3位并发症依次为阴囊气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和阴囊血清肿。有研究显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股疝的发病率上升15倍之多。《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的发布,有助于推广最新的腔镜疝修补理念,培训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推动学科发展。最后李教授指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的无张力手术,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的关键在于熟悉腹膜前间隙的解剖。



陆劲松:从2018 CSCO乳腺癌指南看术后辅助治疗的新风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陆劲松教授指出,近年来美英35-69岁乳腺癌死亡率的持续降低与辅助治疗的普及相关,NCCN 2018.v1指南指出,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选择根据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进行区分。多基因检测在化疗决策以及预测化疗疗效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有研究用pCR筛选强化治疗获益人群。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可进行辅助治疗,三大指南推荐FN高风险,应积极预防使用G-CSFCSCO指出预防用药时优选长效G-CSF2018 CSCO乳腺癌指南关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更新部分建议根据治疗需求,将患者分为初始5年治疗及需要延长治疗两类。初始5年治疗中,TAM作为Ⅲ级推荐。



王宇:甲状腺疾病的射频消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教授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术是良性甲状腺结节非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对于良性结节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执行委员会专家共识以及意大利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共识中均反对该手段用于初期可手术的原发性甲状腺癌。热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肿瘤发生癌灶残留和淋巴结转移灶遗留风险较高,尚不能作为可手术原发性甲状腺癌或滤泡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即使对其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也需要更多的符合伦理的临床、基础实验研究支持。



杨子昂:腹腔镜时代开放腹股沟疝的地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子昂教授指出,在腔镜时代下,新技术层出不穷,逐渐向微创、精细、尖端的方向发展。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虽然具有感染率高、术后疼痛发病率高、术后恢复期长等缺点,但学习曲线短、费用较低,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复发率低。只要满足了社会需求,无所谓现今与落后的区别,只是方式不同,不是新技术必须取代旧技术,而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自然淘汰不必要的应用方法,而不是人为加以干涉。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无论用或不用补片,在目前的强劲时代还是有着重要的且无法替代的地位。



陈小松: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诊治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小松教授指出,局部区域复发乳腺癌发生概率低、诊治难度大、临床研究少、长期随访难。应对区域复发的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并且行综合治疗。




有本: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  (邓先兆替讲)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樊有本(邓先兆)教授介绍了继发性甲旁亢手术的指征、术式、益处和风险。继发性甲旁亢可以采取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或微创消融治疗,外科手术指征包括:血清PTH持续大于800,同时伴有高钙、高磷血症;严重的骨痛、皮肤瘙痒、骨外钙化畸形;内科治疗无效;影像学发现至少一个增大的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复发率高,并发症较低,多用于准备肾移植患者。甲状旁腺全切+移植复发率较低,现在主张少量移植。术前应采取影像学定位,术中探查,术中采血ioPTH检测,应特别注意异位或第5枚旁腺。术后采取钙泵治疗,定期监测血钙,尽早口服钙。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创面渗出。




黄磊:腹股沟疝的质量控制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黄磊教授介绍,持续临床质量改进制度(CCOI)是围绕患者的整个治疗周期进行的前瞻性设计,其执行中需要明确疝病患者的需求,团队负责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各方的沟通。领导者主导整个团队运行,建立透明、动态的疝处理方法,上报整个治疗周期的所有数据,最终达到规范化的质控标准和个体化的临床路径。完美的CCOI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真实可靠的数据、高效的数据处理、畅通的上报及反馈渠道和持续的改进以及高效的执行力。



经过一下午的精彩讲座,参会者纷纷表示,甲状腺乳腺疝疾病论坛带来了一场学术饕餮盛宴。他们要真学真懂,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坚持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诊治甲状腺乳腺疝疾病的新本领、积累做好手术的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