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于2019年1月1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上海地区本次共有17项科研成果喜获表彰奖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团队“基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隧道内镜微创治疗体系的创建与推广”等8个项目获二等奖,上海中医药大学谢燕教授团队“含黄酮类活性成分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与推广应用”等8个项目获三等奖,上海长海医院颜宏利教授团队“消化道肿瘤的表观遗传调控及早期诊断研究”获青年科技奖。
本届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获奖名单中,全国共有91个项目及个人获奖,其中上海地区有17项成果获奖,占全国获奖比例为18.6%;上海市医学会共推荐了28项科研成果作为上海地区推荐项目,其中15项获奖,推荐获奖比例超50%。另2个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推荐并获奖。
本届中华医学科技奖的17个上海地区获奖项目中,有12项曾获历届上海医学科技奖奖项;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的10项上海地区医学类项目,有6项是历届上海医学科技奖奖项;在今年上海市提名申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23个医学类项目中,有12项曾获历届上海医学科技奖,另有2个中医类项目由上海市医学会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并获奖。这不仅体现了上海医学科研水平在全国的重要领先作用,更体现了上海医学科技奖的含金量。
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
上海地区获奖项目
二等奖
基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隧道内镜微创治疗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李全林、徐美东、钟芸诗、蔡明琰、姚礼庆、陈巍峰、张轶群、陈涛、胡健卫。
斡旋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以平、邓跃毅、钟逸斐、王琳、刘玉宁、朱戎、张先闻、杜兰屏、陈万佳、郑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体系综合研究的成效及推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汤静燕、李本尚、沈树红、洪登礼、周斌兵、陈静、段才闻、顾龙君、陈静、薛惠良。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与治疗新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姚志荣、张建中、徐金华、顾恒、李明、李化国、张卉、郭一峰、程茹虹、余红。
致盲性眼病防治融合体系的创建和精准干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邹海东、许迅、赵蓉、朱剑锋、何鲜桂、陆丽娜、师咏勇、马莹琰、金佩瑶、贺江南。
肺外科微创手术关键技术及临床推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姜格宁、朱余明、陈昶、蒋雷、谢冬、Diego Gonzalez-Rivas、赵德平、司徒达琏、陈乾坤、张雷。
肺癌放疗核心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小龙、蒋国樑、冯雯、夏冰、王艳阳、朱正飞、张琴、陈桂圆、李玲、蔡旭伟。
国人腰椎解剖学综合研究与临床诊治关键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洪立、刘明岩、郑超君、金翔、邹飞、张帆。
三等奖
含黄酮类活性成分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与推广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上海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谢燕、季光、李国文、玄振玉、袁秀荣、沈红艺、杨骏、史秀峰。
新型锌指蛋白ZBTB20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章卫平、张海、任安经、谢志芳、徐璎、张晔、曹冬梅、刘星光。
糖代谢紊乱的新风险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推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王宁荐、夏芳珍、陈奕、楼青青、翟华玲、韩兵、李琴。
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新机制和干预治疗新措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王向东、宋元林、陈、弘、张、静、吴晓丹、陈智鸿、佘君。
提高胰腺癌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技术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彭承宏、詹茜、陈皓、邓侠兴、李宏为、方圆、陆熊熊。
新型0.1mmPTFE带瓣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贾兵、张惠锋、叶明、单亚平。
符合中国国情的喉癌治疗策略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梁、陶磊、吴春萍、谢明、陈慧、高春丽、龚洪立、曹鹏宇。
补肾健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高月求、王灵台、李晓东、孙学华、李曼、周振华、张鑫、朱晓骏。
青年科技奖
消化道肿瘤的表观遗传调控及早期诊断研究;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颜宏利、刘辉、王越、郝立强、蒋俊锋、汪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