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分会主办的第八届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大会(OCAP 2019)暨第七届全球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6月2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罗艳教授主持,全球各地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麻醉同道3500余人相聚上海,共话“传承、创新、引领”主题之麻醉学发展,一起经历麻醉学科的精彩与出彩。
罗艳教授隆重介绍了出席大会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王斐副处长,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中国工程院杨胜利院士,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主任委员黄宇光教授,CSA前任主任委员熊利泽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会长米卫东教授,CAA候任会长于布为教授,CSA候任主任委员邓小明教授,CAA前任会长、CSA副主任委员俞卫锋教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会长李立环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国年教授,CSA副主任委员王天龙教授、马虹教授,CSA秘书长李天佐教授,大会主席上海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兼ICU主任缪长虹教授,大会共同主席美国德州MD安德森癌症中心Vijaya Gottumukkala教授,以及来自欧美新加坡及中国港澳台的Ansgar M.Brambrink、谢仲淙、左志义、马大青、刘仁玉、陈坤堡、Sophia Chew、梁晖等教授。同时,国内麻醉界老前辈如吴新民、田玉科、张宏、孙大金、王景阳、庄心良、杭燕南、朱也森、薛张纲等教授,国内各省市自治区麻醉学分会主委及同道均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
缪长虹教授致开幕词,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大会。与往年相比,今年的OCAP大会不仅增设了人工智能、围术期热点以及科创孵化论坛,还同期召开第七届全球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学术会议,期望通过本次大会能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上海乃至中国麻醉的创新和发展。
Vijaya Gottumukkala教授致辞,信息共享,加强全球合作。本次大会是全球合作、共同参与的大会,希望可以向广大参会者传播全球肿瘤患者的最新医疗进展及治疗手段,也希望借助本次大会与中国医疗机构加强合作。
于布为教授致辞,代表上海市全体麻醉医师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米卫东教授致辞,代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学师分会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黄宇光教授致辞,“东方麻醉”,非同一般。OCAP会议巧用“东方”的双重含义,充分展现了上海麻醉同道的智慧与巧思,成为促进学术交流、引领麻醉发展的国际级平台。
王斐副处长致辞,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连续下发推动麻醉学科发展的文件,希望全体麻醉同仁抓住契机,推动麻醉事业跨越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麻醉管理和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徐建光会长致辞,互联网医疗时代,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借助大会的平台良机交流新思想,碰撞新观点,推动互联网医疗与麻醉学的融合发展,真正造福广大的人民群众。
开幕式前,李立环教授做了《非心脏手术中常见的心血管问题》的大会报告,就非心脏手术中常见的四大心血管问题做了全面的介绍。
杨胜利院士率先在《数字医学》中数字工具提升医疗实践,使得医学高度精准化和高度个体化,在不远将来,每位临床医生身边都会有虚拟计算机的存在与协助。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熊利泽教授在《国家脑计划带给麻醉学的思考》指出,与神经科学相关的多项麻醉问题仍悬而未决,如麻醉机制、疼痛机制及镇痛、脑保护、AI等,有待全体麻醉同道深入研究和探讨。
王斐副处长和于布为教授分别做了《加强医疗服务,强化麻醉体系建设》、《西方医学的改变与东方医学的复兴》的精彩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和深思。
黄宇光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立足六大体系、建设品牌科室”的成功经验,为麻醉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板。
米卫东教授从学科发展现状、提升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完善学科发展构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他对麻醉学科发展的思考。
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Vijaya Gottumukkala教授在“肿瘤麻醉学,对于我们有着重要意义”中指出了目前肿瘤患者麻醉管理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缪长虹教授在“麻醉与肿瘤免疫:我们能做什么”中强调,麻醉与肿瘤免疫领域内容广泛,证据错综复杂,且争议不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当然,围绕这个领域最近发表了不少高质量文章,值得广大学者关注。
接下来的时间,14个会场的21个论坛,与会专家将带来包括各亚专科麻醉医学和今年新增的肿瘤围术期管理、人工智能、围术期热点、科创孵化等议题的146场专题报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术会议的价值,蕴藏于同道的切磋交流。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会议,让学术观点碰撞交锋,交叉融汇,形成奇妙的创造力,力争为各界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同道打造理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不断提升围手术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安全与质量,关注并改善患者术后远期预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