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主办的第三届东方重症医学学术会议于2019年6月27~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
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的有中国科学院黄荷凤院士,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秦净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徐建光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谭鸣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管向东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于凯江前任主委。会议还邀请了台湾及海内外危重病医学知名专家和学者,包括Gordon Doig教授、汤耀卿教授、尹彙文教授等。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瞿洪平和李颖川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陈尔真教授致欢迎辞,学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学科发展永恒的主题与基石。重症医学的质量与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任主委于凯江教授致辞,肯定了重症医学学科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医院保障危重患者的关键性作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秦净副主任致辞,上海市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人口预期寿命等三大健康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症医学为保障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致辞,在国内外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在多学科的交流合作下、在各位专家的齐心协力下,东方重症会议逐年走向成熟,立足上海,接轨国际,必将进一步为上海的重症医学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随后,由黄荷凤院士、Gordon Doig教授、于凯江教授、刘大为教授、陈尔真教授、管向东教授、汤耀卿教授、尹彙文教授分别就“临床科学研究创新思维”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ICU patients:Is 48h early enough?” 、“重症医学信息化:重症患者安全的基础” 、“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何改进质量”、“重症医学:质量与安全” 、“重症医学:改革开放40年” 、“重症医学科:智能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 、“人工智能:使ICU患者更安全?”等八大主旨进行了丰富而精彩的主题讲座,台下座无虚席,学者们聚精会神地享受着教授们倾情奉献的学术大餐!
黄院士深入浅出地点出“临床科学研究需要创新,需要善心、爱心,同时强调了学科的发展需要突破学科禁区的创新。处处都有创新点,重症医学更是如此。在临床工作中养成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很重要,有了新发现能够敢于发表与分享更重要。最后强调“医学实践量化时临床研究的创新基础!也是大数据的要素!”
本次会议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主线,设置了主题讲座、病例讨论、Pro and Con、学术论文汇报、学科新技术和新理念阐述等多样化的创新交流模式,为参会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机会参与讨论、争辩和商榷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的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健全医疗规章制度,对学科的医疗行为加强监管,不仅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医疗质量全程管理,秉承“质量保安全,安全促质量”的理念,实现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精细化监管,在临床服务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保证重症医学的快速而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