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胆道疾病论坛就胆道疾病、ERCP等学科的前沿问题和技术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和深入研讨,旨在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胆道疾病新技术、新研发取得的成果,探讨胆道疾病研究的创新模式,交流胆道疾病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加强华东地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促进胆道疾病诊疗领域的发展。论坛展示了胆道疾病诊治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进展,分享了新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经验。讲座内容即高端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会场座无虚席,学术气氛浓厚,反响十分强烈。
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胡冰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ERCP的历史沿革、中国ERCP的总体状况、ERCP在胆胰疾病中应用现状、中国ERCP的未来展望。他指出,近年来中国ERCP增长迅速,但仍难以满足临床的巨大需求。治疗性ERCP在胆胰疾病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ERCP存在发展不均衡、培训欠规范、原创技术少等多种问题,ERCP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仍然任重道远。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缪林教授指出,ERCP现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微创介入技术。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国指南2018推荐MRCP和EUS作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精确检查方法,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所在中心的检查条件具体选择。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方面,中国指南2018建议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考虑结石大小、术者经验等因素,合理选择取石方法。
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洪颋樑教授介绍,ERCP仍然是缓解胆管恶性梗阻的基石。SEMS引流效果优于塑料支架,肝门恶性梗阻可能需要插入多个支架以确保引流有效。ERCP若不成功,可以使用EUS单管引流取代经皮胆管引流。适当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EUS胆管引流作为姑息引流的第一线选择。
东京大学河口義邦教授展示了SpyGlass DS电子+易用单人操作电子胰胆管镜应用于临床的效果,他指出,SpyGlass DS预测的肿瘤延伸范围相比于ERCP预估的肿瘤延伸范围更广。术前探查有利于精确地了解肿瘤的延伸范围,有利于手术长期结果。SpyGlass DS引导下的活检测绘可提高诊疗准确度,利于患者的长期预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幼祥教授指出,胆管良性狭窄原因多样,最常见的是外科术后胆管损伤与慢性炎性狭窄。病史以及多种技术联合使用,有助于良恶性胆管狭窄的鉴别诊断。ERCP胆管支架置入为胆管良性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扩张及支架置入。金属覆膜支架与多根塑料支架效果类似,但金属支架可减少ERCP次数。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李汛教授结合最新临床研究与指南介绍了胆道结石的治疗策略与方法选择。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同期行LC+LCBD比先行ERCP后再行LC有优势。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若为老年人,或伴有胆管炎、脓毒症、胆源性胰腺,先行ERCP后行LC可能优于同期行LC+LCBDE。
吉林市人民医院王宏光教授分享了电外科技术联合超声内镜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中的应用经验。他们采取SPYGALSS胆道镜联合U100激光治疗137例疑难胆道结石患者,其中53%的患者曾行ERCP取石失败,87%的患者经胆道镜联合U100激光碎石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7min,最常见并发症为胰腺炎,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筱凤教授指出,胆道大结石是导致常规取石方法失败的重要原因,ESWL用于处理胆道大结石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与机械碎石相比,ESWL的碎石成功率更高,结石完全清除率更高。与激光碎石相比,ESWL优势不明显。对于部分肝内胆管结石,可尝试采用ESWL碎石后取石。ESWL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可在减少丙泊酚使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体动。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胆道疾病论坛内容新颖、水平高超、形式多样,学到了国内乃至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和进展,收获良多,意犹未尽。胆道疾病论坛的顺利举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胆道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