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红:追求极致细节,呈现ESD治疗精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指出,食管粘膜下肿瘤在胃肠消化疾病中并非罕见,要彻底解除病灶,只能够依靠手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巨大,各种问题应接不暇,ESD重重困难。汇报中,周教授将ESD,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的操作细节一一呈现,并对后期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如隧道入口开裂,延迟粘膜愈合等等,各种并发症予以详实解答。


平泽欣吾博士:未分化型,未分化混在型早期癌的术前诊断和内镜治疗选择极为重要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平泽欣吾博士指出,要重视分化型为主未分化型,混在早期胃癌的ESD患者,其诊断仍以周围活检为基础,不能完全依赖NBI。此外,浸润深度诊断必须要慎重,分化型以及未分化型的组织混在型胃癌和纯粹型胃癌相比,其生物学恶性度高。在现行的胃癌治疗指南中,对于组织混在型粘膜内癌,如果未分化型部分超过2cm,应外科切除。



施新岗教授:早期食道癌ESD治疗进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施新岗教授指出,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应以ESD为基础的综合治疗,VESD+放化疗或手术是治疗ESD术后残留或复发最常用的方法。ESD治疗优势在于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创伤小,易耐受,同一患者可多次,一次可多部位不手术获得完整标本、获得精确的组织学诊断及分期,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病灶,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李晓波教授:结直肠ESD技术进展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李晓波教授分别就牵引方法,黏膜剥离方法和创面闭合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李教授指出,牵引方法中,充分的牵引是帮助病灶切面暴露清晰、提升完整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步骤;对于较大的病灶应行ESD术,尤其是无蒂,亚蒂,且伴有粘膜下纤维化严重的病灶,如何精准进行粘膜下病变切除而不损伤肌层,使病灶完整切除是ESD手术成败的关键。


柴宁莉教授:胰腺假性囊肿金属支架并发症的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柴宁莉教授指出,胰腺假性囊肿金属支架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可先保守治疗:进行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囊肿引流术(ETCD)或经皮穿刺引流(PTD),但后者形成瘘管、囊肿复发和感染风险较离,应慎重应用。此外,推荐应用双磨菇头金属支架,优势在于可短期置入,可有效防止支架移位。相比多根塑料支架的引流,引流充分有效且通畅时间长,在引流效果及操作性方面优于塑料支架。


施瑞华、刘洋教授:环周型早期食管病变的内镜下治疗ESD or RFA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施瑞华、刘洋教授总结指出,ESD是当前早期食管癌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环周型早期食管病变的ESD治疗手术存在难度大、风险高、术后狭窄发生率高等特点,术后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FA在环周型早期食管病变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术后狭窄发生率低,总体住院费用较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杨仕明:PPI可有效预防胃黏膜ESD术后人工溃疡迟发性出血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杨仕明,杨丽,林辉团队指出,胃黏膜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在临床上一旦发生,可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花费。PPI是预防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主要手段,临床医生应该合理应用PPI预防,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由于人工溃疡和消化性溃疡在发生机制、诱发出血的血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ESD术后间断予以PPI足以预防迟发性出血。


本次论坛重点围绕ESD治疗,针对ESD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深入浅出的学术交流,将对ESD治疗的推广,发挥积极的作用。会场交流热烈,与会代表的充分纷纷表示收获颇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