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蔓延至全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关乎生命安全的疫情,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越来越多的肾科医护工作者站了出来,坚定地走向疫情前线。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肾科同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与新型冠状病毒殊死搏斗,用自己的肩膀撑起最后的防线。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海肾科广大医护人员,特别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疾病的一线防控工作中。

看远方,一批批应急医疗队风雨兼程驰援武汉,上演着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

看身旁,一队队肾科医护支援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

“奶爸也疯狂”
——2位准爸爸关键时刻显神武


当接到被抽调至隔离病房任务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沈剑箫医生沉默良久,决定将身怀六甲的妻子送到岳父岳母家。“这样,我暂时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是一位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的共产党员、一位医生、一位准父亲的心声。党龄9年,入党时一心只有“为人民服务”朴素心愿的沈剑箫,在那一刻突然感到了这重身份带来沉甸甸的责任,“前方是我熟悉而陌生的战场,敌人是隐形又尚无定性的新病毒。但怎么说呢,挺热血的吧,脑子里就剩下‘责无旁贷’四个字”。

这位85后肾脏科医师,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小年夜至大年初二,整整4个日夜几乎不眠不休,他在隔离病房直面了多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患者。其中,2例确诊患者让他更是记忆犹新,“不能说不怕,但那一刻,脑海里浮现的是身为医生的本能”。作为第一批抽调人员,沈医生在摸索中细心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以备后续接班人员更高效、更顺利地投入接诊工作当中。

“我可能‘运气’比较好,4天的班上接诊了4名确诊患者。”沈剑箫说:“其实大家也不必想得太神秘、太可怕。如今无论是诊断、转运还是治疗,上海都有非常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做坚强后盾。”在隔离病房的几个深夜里,他对医学又有了崭新认识,“它是科学,也是人文。隔离病房内的患者和我们,都是一样的人,能互相给予言语关怀,或许我们最终还能成为朋友。”

隔离病房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而发热门诊则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阵地。当“疫情变化快,发热门诊量激增,需要支援”的消息传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的孔德亮主治医师立即主动请缨,“让我上吧,我出过发热门诊,再让别人去增加大家的风险”。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时候去发热门诊、去支援感染科病房意味着什么。况且,孔德亮医生的爱人即将生产。但他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坚守医院防控疫情第一线。

谁说女子不如男,
巾帼顶起半边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的姚瑶主治医师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临时接到医院发热隔离病房的值班任务,她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往。发热隔离病区收住的全部都是疑似病例,有的患者为此而感到焦虑不安。姚瑶医师戴好帽子和口罩,穿上厚厚的隔离服,戴上护目镜,毅然开始隔离病区的查房。除了关于病情的日常询问,还要和患者简单地聊几句,解除他们的顾虑。她说:“最大的欣慰不仅仅是通知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解除隔离时看到他们的笑容,而是有一位患者对我说,我知道你是医生,虽然你的眼镜里都是雾气,我看不见你的样子,我也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很可能是阳性,但是我还是想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面对2例确诊患者做转院告知时,他们也表示:“我们相信医院,相信医生护士一定会帮助我们的。”

第六届上海肾科青年学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汤锦花主治医师在接到支援发热门诊的任务后,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去旅游的计划,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了节省仅有的防护服,12小时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自备纸尿裤派上了相当大的作用,通过挑战生理极限的12小时,顺利完成值班任务,处理死亡病例1例,转院3例疑似病例,并接诊100余例发热患者,还敏锐地发现1例有湖北旅行史的高度疑似病例。该患者先因中耳炎穿孔和流脓病史就诊于耳鼻喉科门诊,门诊医生发现其发热于是转入发热门诊就诊。考虑患者有发热及疫区接触史,汤锦花医生立刻对其进行血常规+CRP、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检查,以及肺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考虑患者为高度疑似病例,立刻请呼吸科两位专家会诊后,启动传报并隔离患者,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取样。1天后检测结果显示2019-nCOV核酸试验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作为肾内科医生敏锐筛查到确诊病例,结束12小时发热门诊工作的“女福尔摩斯”汤医生已经疲惫不堪,脸上也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明显压印。但她说:“上海肾科青年学者不仅仅是荣誉称号,一个合格的青年学者理应担起责任逆行抗疫,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退掉回家的车票,
给患者带去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立即开设发热门诊24小时不停诊,肾病科也积极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王嘉琳医生毅然退掉回家过年的火车票,接过了发热门诊防治一线的交接棒。这一天,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她如往常一样穿戴厚重的三级防护服走进诊室,迎来第1位患者,患者70岁男性,1月12—14日在武汉停留,1月15日抵沪,并未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也没有与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过,患者早上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 ℃,无咳嗽、乏力等不适。初步筛查后,CT检查提示双肺散在炎性渗出,血常规检查也显示淋巴细胞数目减少,肝酶指标升高,非常典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当听到要隔离的时候,老人家签字的手不断抖动,心率迅速升到120次/分左右。王嘉琳用坚强的意志力先镇静自己,不断安抚他的情绪:“这也只是怀疑,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健康,隔离是最好的选择,就算最后确诊了,也不用担心,要相信上海的医疗技术,一定会尽力确保大家平平安安,你放心!”就这样隔离、送样后,CDC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病例已确诊并转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继续治疗。她还特别感谢热心市民的“投喂”:“感觉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紧急组织医师扩充发热门诊接诊队伍,肾内科兰天鹰医师接到通知的当天(1月21日)就确定留沪,毅然放弃了好不容易抢到的返乡过年的动车票,从24小时一档班,到8小时一档班,到6小时一档班,她积极调整自己,逐渐熟悉流程并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在发热门诊坚持工作至今,为曙光接诊并排查出两例阳性患者。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人手不足,肾科医生张海丽临危受命,前去支援。本来她在春节期间就有2个值班安排,为了让外地的医生和家人团圆,她又选择与同事调班,已经连值3个夜班,可是她一句苦和累都没喊,依旧选择坚持了下来。爱人出差在外,家中还有2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一个6岁,一个2岁半,都是需要妈妈陪伴的年纪,但即便如此,张医生仍选择了支援发热门诊。

海军军医大学第905医院肾内科许晓萌协理医师,在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开设发热门诊的动员通知后,立即主动请战。因医院防护用品供应有限,她在出诊期间只能尽量减少吃饭、饮水及上厕所。在出诊发热门诊期间,已接诊发热患者百余名,筛查出2例疑似病例,并最终确诊。

1月24日,农历除夕,随着医院一声令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晓农主任和10位医生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院内医疗队,随时准备接受医院安排,支援发热急诊和感染科隔离病房的医疗工作。陈伟红护士长、吴梦靓护士也主动报名,在除夕之夜紧急参加了院内发热急诊的预检和护理工作。这个年,吴梦靓第一次没有陪在家人身边。发热急诊的工作与病房里的工作完全不同,为了避免病毒的传播,每一次进入感染区,都要做好防护,口罩、帽子、双层橡胶手套、鞋套……完整地穿戴一次需要20分钟。穿着隔离衣体感非常闷热,隔着N95口罩呼吸也需要格外用力。这样的状态,她需要坚持12个小时。在这12小时里,她站在预检台为患者测量体温和血压,胆大心细地为患者分诊;戴着双层手套寻找到患者的静脉,为他们抽血;每小时巡视留观病房内的患者,记录他们的生命体征并向医生汇报;清点管理物资并做好整个场所的消毒工作。 

“其实我也会害怕,但是我是一名护士,我必须胸有成竹地站在分诊台前,告诉患者别害怕,要相信我们,我们是专业的”,她笑着说。

举国战疫特殊时期,
网上咨询方便暖心


尽管目前报道儿童确诊病例占比很小,但也是易感人群。对于患有各种肾脏病、风湿免疫病的儿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些患儿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对新型冠状病毒更加易感。可是,医院作为感染高风险的区域,在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各省市严格的防控措施下,无法来医院复诊成为横亘在这些患儿家长面前的难题。

为更好地践行“一切为了孩子”的崇高使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党委书记徐虹教授的带领下,率先推出“慢病咨询-党员在线”,成立了“儿童慢病党员守护队”,开通了在线免费公益咨询平台。各支部纷纷响应,肾脏科主任沈茜教授也带领科室业务骨干,积极投入到网上咨询中去,给无数的孩子和家庭送去关爱。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文彦教授协同医院开通网上免费咨询通道,带领经验丰富的肾脏风湿科专科医生轮流当值,为广大不能如期来院复诊的肾脏病、风湿病患儿提供线上医疗咨询,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对广大家长进行肾脏风湿免疫病儿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宣教,让大家科学认识与正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并且设置病患留言板,定期整理回复关于疾病疫情的疑问。

众志成城肾科人,
共克时艰上前线


武汉前线告急,又有上海肾科英雄逆行出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邹建洲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谢静远主任、俞海瑾主任、高琛妮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倪丽、鲁琳医生,和优秀的护士们一起,于2月7日和2月9日相继奔赴前线,相信他们一定会发扬上海肾科的学术优势和团队精神,早日平安凯旋。

肾科天使勇挑重担,
不忘初心坚守阵地


这样的感人事例太多太多。

正因为是医生,才更懂疫情的危险。也正是因为懂得,所以义无反顾。很多医护人员都主动提交了请战书,愿意作为先锋队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岗位,主动请战,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上海广大肾脏内科工作者和其他医务同道一起,面对这一重大挑战,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扎实技能,识别诊断,隔离观察。

无论是防控“非典”还是抗震救灾,总能看见我们肾科医护天使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身影,他们逆行而上,有的冲锋陷阵,有的固守后方。他们穿上防护服,依然是最温柔的“奶爸”;她们带上护目镜,就是那飒爽的“花木兰”。他们领命前行,奋战一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困难面前从不会退缩。我们坚信,他们、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一定会取得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

逆行,是为了春暖花开;坚守,是为了不忘初心。在这里,也向所有奋战在防控一线的白衣天使们道一声:辛苦了,你们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