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诊断,其中不可缺少的指标就是胸部CT影像学表现,每一个疑似、排查患者都需要到放射科进行胸部平扫CT检查。放射科作为这次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科室,责无旁贷地冲锋在前。上海影像人在此次抗疫中积极响应、坚守岗位、守望相助,谱写了众多感人篇章。


 “守望相助,一路同行”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迅速按照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的要求,以及上海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方案进行严格落实,已全面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力量配置,规范开展对可疑病例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处置工作,保障市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副院长兼医学影像科主任王培军带领全体职工迅速响应,发出号召令“在沪职工全部取消休假,返乡职工听从组织调配,服从党委、院部和科室的工作安排”;支部书记、放射科副主任郑少强号召科室党员和积极分子积极要求参与一线战斗,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疫情攻坚的重要环节,为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提供CT诊断依据,医院放射科严阵以待,全力开展工作,参与抗击疫情,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力量。

一、积极参与制定指南,协同攻关,提供专业支持

为切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促进大众增强自我防护,从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王培军主任参与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的《新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提供了经验,推动抗击疫情工作进一步科学有序开展。

二、紧急部署整治工作,专项培训,加强防控措施

放射科作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科室。1月18日19—22点,王培军主任与诊断组长郑少强、技术组长崔晓东、护理组长叶萍、质控组长田举共同召开了3小时视频会议,就本次疫情的诊治工作进行了讨论,并落实了工作安排及规范流程。

王培军主任随即召集医生组、技术组及护理组的骨干人员,对此次疫情的诊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并落实,包括人员、场地、设备、培训、工作流程等内容。医生组、技术组与护理组分别进行了机房现场培训、在线课件学习、会议室业务学习等全方位业务培训,科主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影像学特征”“如何快速安全地完成CT检查”等进行了深入培训与学习。切实加强自身与科室防护,既保证了疑似或发热患者放射检查的顺利完成,又确保了安全完成其他非传染类患者的检查。

除夕前,科室技术员张宇雷因爱人预产期将至,决定提前休假回老家。当他终于回到温暖的家,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与爱人共享团聚的幸福感,就收到了群里的消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沪职工全部取消休假,返乡职工听从组织调配,大家一起抗击疫情,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力量。”张宇雷毫不犹豫地对爱人说:“这次疫情那么严峻,我恐怕不能陪你一起迎接宝宝的到来,我马上订票返回医院!”返院的第2天,张宇雷就立即加入发热门诊摄片的值班队伍。

技术员李静、赖小婷两位年轻职工已经购买了返乡的火车票,两位95后小姑娘终于能回到父母身边享受团聚的温馨,但在收到了群里抗击疫情的动员消息后,她们毅然退票,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

三、迅速调配独立机房,严阵以待,全力展开工作

医学影像科按上级要求及指示,严格执行、落实有力。王培军主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了距离发热门诊最近的同康楼三楼13号CT机房作为疑似患者的独立专用机房,在13号机房工作的技师更是按照三级预防标准“全副武装”,实现了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的严格隔离,避免了医务人员与患者交叉感染的威胁。

科室迅速部署了执行此次应急任务的医生、技术员排班,技术组长崔晓东针对13号机房、病房CT、床边DR的操作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对机房操作区、生活区及污染区的垃圾处理及清洁消毒制定了专人定时定点责任制,各项工作部署进行逐一告知。影像科其他机房同样严防死守,诊断、技术、护理工作人员多方联动,充分做好机房和设备消毒、技师换岗更换防护用品、区域隔离及废弃物严格处置流程等应急方案,多角度严防死守,避免交叉感染。

科室技术组长崔晓东、黄芳,护理组长叶萍,工程师刘君等一大批同事根据科室应急要求,从小年夜起24小时驻守在院,确保了CT设备运行、机房消毒工作、防疫物资发放等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全体科室成员团结一心,全情投入,有效保证了本次抗击疫情工作。

四、积极参与医院行动组,守望相助,时刻抗击疫情

王培军主任积极参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疾病监测和控制组,全面确保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作为医疗救治组的专家,他24小时不间断负责对疑似病例的会诊和抢救工作,指导医生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和治疗。至2月7日13时,科室负责发热门诊患者的摄片及诊断报告书写共386例,负责返工人员的健康排查共29例。

疫情面前,科室员工积极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报告审核工作困难,大家主动靠前,勇担责任。主治医师李铭华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收到疫情动员信息后,他说:“养病一日,用兵一时,我们党员更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不去谁去?”他克服家里二胎的生活负担,主动报名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救治应急队。一同报名的还有技术员胡琦,家中的宝宝还在哺乳期,正是最需要爸爸在家中陪伴照顾的时期,他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新型冠状病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应急队。

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在疫情面前,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全体员工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目标。在院党委的号召下,在党支部书记郑少强的组织下,科室党员刘君、王静雯、朱海燕、黄宗良等16名职工参加了医院春节门诊等岗位志愿服务工作。郑少强书记鼓励大家:“我们是党员,又是一线医技工作者,这么大的疫情面前,党员不冲,谁冲?”

科室青年职工、青年文明号号长王静雯担任医院青年突击队医技组组长,组织带领科室青年职工王湘彬、吕琦、王露颖、练慧慧等8名医技组志愿者主动报名参加门诊预检志愿者工作,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做好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和体温检测,采取措施,严格做好相关检疫登记,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

大家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医学影像科与医院所有坚守一线的同事们守望相助,一路同行。


  我们骄傲地守在"第一线”  

2020年春节假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放射科工作纪实

2020年春节,从武汉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了每个人的心,疫情第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勇敢、付出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信任和感谢。说到“第一线”,往往跳入脑海的是感染科、重症科、护理部,甚至所有内科,这些科室确实是真正最接近危险的第一线,但其实还有一个岗位——放射科。

一、坚守岗位,决不退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其中不可缺少的指标就是胸部CT影像学表现,每一个疑似、排查患者都需要到放射科进行胸部平扫CT检查。放射科医师、技术员、护士、保洁员等守在了第一站!

早在1月21日,九院放射科主任陶晓峰教授就在医院的通知下做好了南北两院疑似病例专用机房的准备,并做好扫描技术员、诊断医师、二级诊断、专家会诊医师四套班子的团队工作安排。落实时,在疫情不明朗、防护标准未正式出台的前提下,没有一名工作人员犹豫退缩。

1月24—31日,除夕到年初六,放射科主任陶晓峰、副主任吴利忠作为医院院内疑似病例诊断专家组成员一个连值4天班、一个连值3天班,不分昼夜,只要一个电话立即赶到医院进行会诊。

二、发现漏洞,及时改善

1月25日年初一,高维青技术员大组长当班时碰到隐瞒武汉接触史的发热患者,扫描后才收到病史通知,高大组长敏感地发现防护漏洞,及时处理改善,为后面技术员的防护安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1月27日年初三,为保障规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防护标准,科室及时召集核心组特别会议,并特意邀请院感办俞红主任参与,南北两区超过一半骨干同步连线参加。会议上根据科室各工作岗位特点制定了相关的防护标准,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保障。

三、首当其冲,秒抢当班

1月31日,医院正式通知开诊,口腔影像技术员的常规日常工作是一天拍摄100多例患者的牙片,他们的工作性质需要用手将牙胶片放置入患者口内,接触唾液是必然的,可想而知可能接触病毒的概率。组长樊林峰、高年资老师杨新首当其冲,不但工作上积极抢在前面,而且深入细致地为大家做好防护。因变动而产生3个排班,可爱的年轻技术员们在深夜十二点秒抢当班,令人感动不已……

就是这一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众志成城,为疫情管控尽到绵薄之力,骄傲地牢牢守着自己“第一线”的工作!

  众志成城抗疫情, 牢筑上海公共卫生安全“防护墙”,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上海影像科全体同仁与全国医务同道一起,勇于担当,奋战在防控疫情、守护健康的第一线;我们坚信,抗“疫”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