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儿童感染病例也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出生仅30小时的新生儿确诊。虽然目前报道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数量远远小于成人,并且儿童感染多表现为轻症,但由于儿童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管腔狭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一旦发病,进展可能更快。那么作为家长,忧心焦急之余,在家中如何帮助孩子做好防护,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呢?
小贴士1:宝宝口罩的选择
一般来说,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1岁以上的孩子外出时均应该佩戴口罩,并且家长应注意检查孩子的呼吸情况。
目前市面上防护级别较高的医用口罩有N开头,也有FFP开头,如N90、N95、FFP2等。N是指美国标准,FFP则是欧洲标准,两者都是后面的数字越大,防护等级越高。例如N95就是指95%的过滤率。
宝宝最好选择头戴式口罩,戴口罩时上面的两条带子系在头部,下面的两条带子系在脖子后。这样口罩与宝宝面部有较好的密合性,如果有很大的空隙则会导致空气直接进去,防护能力大打折扣。
当然,在现阶段孩子避免感染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尽量居家,减少外出次数,避免与外来人群直接接触,口罩是万不得已时的选择。
小贴士2:勤洗手,讲卫生,做个爱干净的乖宝宝
家长在家应督促孩子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小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被频繁碰触的表面),在家里也不要随意乱摸是儿童防护重中之重。
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都要及时洗手,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在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家长要用纸巾将孩子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同时用流动水洗手。
家长自己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彻底全身洗簌清洁后再接触小孩。
小贴士3:加强房间通风
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定时开启空气净化器,进行紫外线消毒等,条件有限的家庭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
小贴士4:房间、餐具、玩具等定期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分钟、75%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近期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每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体表面1次,如果有疑似家长没做好防护措施在家里打喷嚏、咳嗽,需立即对所在区域重新消毒。儿童使用物品,如奶瓶、碗筷可以使用煮沸消毒,玩具、手机、电脑和家具表面可以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防止接触传播病毒。
小贴士5:均衡饮食,切记要吃熟食
保证营养充足,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年长儿增加口味丰富的坚果(年幼儿不要吃),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要节食。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鱼肝油等。
所有食物要充分熟透后才能食用,不偏食不挑食,荤素搭配得当,不吃野生动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宜油腻大鱼大肉,以免饮食不健康导致腹泻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适量多饮水,多排尿。尽量不饮用冷水,宜饮用温水,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同时适量增加奶制品(牛奶、酸奶)的饮用。
家长每天观察孩子的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对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和肠道异常症状要提高警惕,小便的颜色、量、有无异味也要留意。还有,千万不要将大人吃过的东西给孩子吃,也不要直接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小贴士6: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儿童在家休息时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适当安排锻炼或活动,学龄期儿童不应影响学习,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可以和家长一起参与家庭清洁工作。对婴幼儿家长可以采用被动锻炼四肢的方法。所有在家休息的儿童均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
小贴士7:孩子发烧咳嗽要去医院吗?
孩子出现发热和咳嗽不用过度紧张,观察是不是同时符合以下两点。
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2周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2. 临床表现:发热(部分患者可无发热症状);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胸片或CT检查有病毒性肺炎的表现);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如果没有满足以上两条,就可以按照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处理。
如果家长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病情,为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可选择线上问诊的方式(如:上海市儿童医院公众号-就医服务-发热咨询),进行相关咨询。
小贴士8:必须带孩子去医院,如何做好防护?
大的原则是能不去就不去,一定要去的话,如果没有高危接触史,儿童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都可以。去公共场所或触摸公共设施后要注意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面对疫情,做好防护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全家都要做好防护措施,切勿过度恐慌。对于孩子的防护措施,牢记上面的8个小贴士,一定会平安度过疫情阶段。让我们轻松面对,共渡难关!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
撰稿:张婷 肖芳菲
审阅: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