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莫慌,首先来认识下这位“元凶”,毕竟知己知彼嘛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SARS相关冠状病毒属于近亲,但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也不必过度恐慌。
2.本次感染的患者有什么表现呢?
常见的症状有:
发热、乏力、干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多数患者可能为中轻症。
目前儿童病例较少,请家长不必过度恐慌,做好积极防护措施!
3.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某些冠状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已有医护人员感染了病毒。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通常是在与被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之后,例如在家庭、工作场所或医疗中心。
4.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吗?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特效的治疗方法,采取的措施是对症治疗。
1 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和打喷嚏)的人近距离接触。
2 避免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小孩、老年人、孕妇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3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可以选择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应注意正确的佩戴方法(医用外科口罩):
4 勤洗手。规范的洗手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接触污物,需要搓洗20秒以上。
5 如出现发热、胸闷、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就诊前,应佩戴好口罩。
居家防护
1. 开窗通风。居家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动。
2. 勤洗手、勤换衣。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更换衣物。
3. 吃熟食。肉类彻底煮熟后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中医支一招——佩戴香囊
将芳香药末装在特制囊状布袋或绸袋中,佩戴在胸前,或装入贴身衣袋内,以防治疾病,故称为香佩疗法。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山海经》载:“熏草,佩之可已病”,至周代有了佩戴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清代有用中药香囊佩戴胸前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的记载。
防感香囊主要由两类药组成,提高免疫力的扶正药,如黄芪等,还有芳香类中药,起到避秽解毒、抗毒杀菌作用,如藿香、佩兰等。其原理是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中药成分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同时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并且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香袋内的药物也可刺激局部穴位,起到舒经通络的作用。
药物香囊佩戴方法如下:
佩戴前先将香袋药包装入布袋。白天佩戴在胸前(靠近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夜间放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需更换1次,在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冬春季节或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可连续佩戴。佩戴时注意保持香袋药包干燥,洗澡时取下。未使用的香袋药包请放入密封罐保存。
温馨提示:
◆ 患儿在呼吸道急性感染期请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 孩子呼吸道黏膜破损、溃疡时不要戴;哮喘发作期不能戴;有些孩子对中药有些成分过敏的也不要戴。
◆ 香袋内药物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需严格密封保存。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
执笔: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