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循环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主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当前,医院是公共场所,相对人群密集、感染风险高。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离开母体的庇护,自身免疫较弱,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因此新生儿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去医院就诊。但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喂养和精神反应等情况,切莫因恐惧疫情而延误了病情。
由于新生宝宝生病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缺乏特征性,容易被家长忽略,因此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1)精神反应改变,如精神萎靡、哭声变低变小变少、嗜睡、肢体活动明显变少、持续的剧烈哭闹不能被安抚;
2)肤色变化,如皮肤苍白、青紫、黄疸较前不退反而加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等;
3)体温变化,体温降低或升高(测量体温时应避免包被过多或在刚喂完奶时测量);
4)胃肠道症状,如吃奶差、呕吐(特别是呕吐绿色或黄绿色液体)、明显的腹胀、腹泻、大便带血等;
5)呼吸道症状,如呼吸急促、呻吟、口唇青紫、逐渐加重的咳嗽;
6)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新生儿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的肢体抖动常常会被误认为新生儿抽搐,后者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7)其他,如尿量减少、肢体肿胀、体重增长不良甚至降低(尤其在出生10天以后)。
上述症状常常合并出现,只要家长认真观察,就可以做到早期甄别。
早产儿是新生儿群体中非常特殊的一群宝宝,他们出生体重轻、胎龄小,经过积极治疗后终于可以回到父母的怀抱。然而在出院时绝大部分早产宝宝的体重都未达到健康足月儿的体重,较之足月儿来说他们的易感性也更高。早产宝宝除了出现前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外,一些重要检查也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完成,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等。
此外,少数新生儿因罹患某些疾病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各类手术后的出院随访等。
临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也会感染新生儿。如宝宝有疫区生活或逗留史、与疑似病例(包括母亲)的接触史,家长应高度警惕宝宝出现以下症状:
1)体温变化如发热、体温低;
2)吃奶差,哭声反应减弱;
3)呼吸急促、呻吟、咳嗽;
4)吐奶、腹泻、大便带血、腹胀。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具备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能力的定点医院就诊。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
执笔:贝斐 孙建华
审核:古航 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