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伟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习主席多次发出号令,要求全党、全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上海耳鼻喉科业界同仁们也都在积极努力着,无论在武汉这个最前沿最艰苦的战场,还是在上海这片需要严密防守的阵地,誓要在这场抗疫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来袭,耳鼻喉科同仁积极驰援武汉!

疫情来袭!武汉封城!在这紧要关头,很多医院各科室的同仁们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战场,部队医院更是责无旁贷。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科全体医护人员也主动请缨,积极请战。科室刘环海主任代表科室支部写了请战书,全科医护人员签字按下了手印,准备随时听候祖国召唤,奔赴前线战场!

因为疫情紧急,在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就要派出支援队伍,而前线又非常缺乏有经验的护士。耳鼻喉科护士长张丽芬护师说:“我有长期的临床护理经验,让我上,我能做!”她主动请缨,临危受命。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凛然的气魄,作为长征医院第一批集结的重症救治医疗队成员,张丽芬护士长上演了最美“逆行”。从请缨出征、集合誓师,到整理简单行装、飞抵武汉,仅有不到18个小时的时间,她顾不上陪家人吃一口年夜饭。出发前,科室同事在办公室叫了一桌普通的外卖为她送行,就算是为她过春节了。铿锵玫瑰,等你凯旋!

第一批医疗队员刚刚出发,第二批医疗队就立刻开始组建了。长征医院耳鼻喉科全科同志不论是否党员,不论是否军人,不论是主任医师还是住院医师,不论是本院职工还是规培学生,全都踊跃报名,挺身而出。“作为党员,我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国家危难时刻责无旁贷,我报名参加”,每个人请缨的话语都是那么让人感动。李力医师是长征医院耳鼻喉科年资最高的主治医师,他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参加医疗队,增援武汉。刚执行完重大任务回来的他,已经与家人分别近1年之久。他是家中的独生子,是家中的顶梁柱,但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候,他依然坚决参加武汉战“疫”,他说:“我是医院应急分队成员,并多次参加过大型抗灾活动,还是我去吧”。此刻,他作为党员,作为人民军医,更代表着全科踊跃报名的其他同事,毅然决然地去赶赴这场“大考”。

耳鼻喉科的同仁们,面对疫情就是这样展现出了“向前向前向前”的气概。

疫情蔓延,耳鼻喉科同仁坚决守卫阵地!

前方需要增援,后院不能起火,必须严守上海这片土地的安全。上海是二千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员流动大,因此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耳鼻喉科主要负责诊治上呼吸道的疾病,疫情传播的路径与特殊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耳鼻喉科医生在这场战“疫”过程中的高风险、高压力。为了避免医院成为交叉感染源而又满足人们对医疗的基本需求,耳鼻喉科医生在看门诊时需要严格且严密的防护,各医院加强门诊管理近乎到了严苛的程度。现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为代表,介绍为门诊管理所设置的三3道“哨卡”。:

哨卡一:预检“六亲不认”,绿标安全通行。

在医院门诊大楼就诊的患者,每人胸前都贴着1张按日期标注的绿色标签。这是属于发热预检后的通关标识,只有通过医院第一道防线的就诊患者才会获得这枚绿色标签。一眼扫去,简明易辩,使二次通关的识别效率大增,也形成了醒目警戒的氛围。在此期间,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范,不断优化流程,实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一丝不苟,甚至可以说是“六亲不认”,只认规则。自实行以来,预测体温无一人漏网。

哨卡二:身份识别双复核,重点保障个性化。

患者佩戴绿标进入门诊大厅,还需过第二道哨卡。门诊坚决落实实名制挂号,收费员在挂号时根据患者提供的有效证件原件做好实名信息核查。凡身份识别显示疫区及其他重点地区的重点人员,工作人员会立刻请预检护士为患者复测体温及复核流行病学调查,双重确核正常者方可进入后续流程。与此同时,门诊大厅内各楼层安排巡回护士查巡入诊区的每例患者及家属,对个别未重视佩戴标识或擅自改贴到不显著位置的人员及时进行核查,保障患者安全进入下一个就医环节。身份识别+随机巡查的双重保险模式,保证能准确甄别出可能有高风险的患者,以采取个性化的措施。

哨卡三:强化首诊负责制,流行病史再核查。

进入诊室的患者,还要通过医生的第三道哨卡。出诊医生接诊后在进行专科诊疗前再次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史问询,核对预检盖章结果,若发现异常(如为医学隔离期的患者或接触过疑似/确诊患者等),立即启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预案,通过诊室中的无线报警器通知保卫科协助处理,劝说患者做好医学隔离,并同时上报医务部与门办,与区疾控中心联系,及时做好相应记录。患者离院后,当事医生立即按要求做好防护,封闭区域做好隔离消毒。

坚守阵地,守卫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科室,还要增援其他专业的同道们。

2月15日,上海市防控指挥部紧急要求眼耳鼻喉科医院派1名高年资耳鼻喉科医生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ICU,为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实施手术。该患者已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ICU治疗10余天,但仍处于危重状态,不得不行气管切开。患者身材矮小,脖子粗短,手术部位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很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曹鹏宇医生第一时间申领了这个紧急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曹医生同时也是今年将赴云南临沧援助的医疗队成员,赴滇之行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暂时延迟。在疫情抗击的关键时刻,曹医生挺身而出,踏上了支援抗疫的征程。气管切开时医生被传染的风险非常大。为最大限度保障手术医生的安全,必须采用等级最高的三级防护。曹医生带着正压面罩,穿上全身包裹的厚重防护服,戴3层手套进行手术。尽管面对视野受限、移动困难、操作笨重等众多不利因素,曹医生还是协同兄弟医院同仁克服困难,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了手术!

虽然耳鼻喉科并不是抗击病毒的最主力科室,但是耳鼻喉科人凭着大无畏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抵御疫情的各个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坚决增援前方和严防死守后方双管齐下的努力下,相信疫情一定会被控制,“瘟神”一定会被打败!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

执笔:李华伟 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