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大家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串门,自觉地做好居家防护,保证自己与家人健康。然而,有这样一群宝宝,他们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这些宝宝被医生称之为“高危儿”,原本是要定期至医院随访进行康复评估和指导训练的。在这特殊时期,家长们的心情很焦虑也很矛盾,一方面担心去医院时因为孩子太小、免疫力低下而被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为没有及时就医而耽误孩子的生长发育。那么在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时期,让我们来教您如何进行高危儿居家康复训练。
高危儿居家康复主要是对宝宝进行抚触、体位摆位和早期喂养训练。
1. 抚触
"抚触"是指对宝宝的皮肤进行科学有序的刺激,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同时增进了亲子间情感的交流。每天给宝宝进行科学、系统的抚触治疗,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宝宝生理和情感发育、改善睡眠质量,还能提高免疫力。
抚触频率:每天1~2次,可在上、下午的两顿奶之间进行,还可以在洗澡之后进行,每个动作重复10次,总计10分钟即可完成。
抚触前准备:通风后关闭窗户,房间内温度保持在30 ℃左右,建议播放舒缓、愉快的音乐,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宝宝床铺舒适整洁,宝宝可着一件贴身的衣服。
温馨小贴士
抚触前,请家长一定:
①剪短您的指甲;②用洗手液、流动的温水洗手;③双手适当涂抹婴儿油;④佩戴好口罩。
抚触顺序:
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
抚触具体步骤如下:
头面部动作
双手拇指指腹从宝宝额头中间慢慢推向两边;
双手拇指指腹从两眉中心滑向外和外上方直至宝宝的前发际;
双手拇指从宝宝下巴中间分别推向两耳下方做出“微笑”的形状。
胸部动作
双手呈交叉姿势分别从宝宝胸部外下方滑至对侧外上方,注意避开宝宝的乳头。
腹部动作
右手指腹从宝宝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向左下腹,呈顺时针方向滑动,这样可以帮助宝宝促进消化功能。
四肢动作
用双手虎口的位置轻轻握住宝宝的上肢或下肢,由近端(靠近宝宝身体)慢慢向远端(远离宝宝身体)按压揉捏,每个手指脚趾也可进行画圈式轻捏。
背部动作
将宝宝从仰卧转换成俯卧,宝宝的头可转向一侧,确保呼吸通畅后,分别用手掌沿着宝贝的脊柱中间向两边慢慢推开,由上至下。
2. 体位摆放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姿势是宝宝最舒服的姿势,也是最佳的、促进生长发育的姿势,这个姿势就是:全身屈曲、头部与颈部始终在中线位、肩部前伸、手在中线位或手在口中、骨盆后倾、足底部有支撑物、屈髋双脚位于中线、边界内能自由活动。
但是,高危儿因为没能在这个最佳姿势实现应有的生长发育,就会比足月生的宝宝发育得稍慢一些,因此,这些宝宝们还需要通过这样的最佳姿势,促进他们在睡眠中不断地、健康地发育,减少应激刺激,提高自我安抚和情绪调节的能力,满足宝宝包裹的感官需求,促进体温调节、大脑发育、姿势运动发育,提高感知觉发展,支持呼吸系统发育等,让宝宝感觉就像还在妈妈肚子里一样,温暖的、幸福的,还可以减少异常姿势的发生。这样的最佳姿势可变换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注意俯卧睡时,将宝宝的头转向一侧,确保呼吸顺畅。
仰卧位摆位
侧卧位摆位
俯卧位摆位
3. 早期喂养训练
高危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够成熟、宫外生长迟缓,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喂养方式。早期喂养干预可以帮助宝宝尽早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用嘴巴进食),提高喂养效率和摄入奶量。我们提倡母乳亲喂,或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合适材质、形状的奶嘴进行奶瓶喂养。
宝宝喝奶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脸色和呼吸节律的变化,建议在宝宝吸吮2次后,家长可将奶嘴抽出一些但不要离开宝宝的口部,这样留出时间让宝宝吞咽和呼吸,再缓慢将奶嘴轻轻推入。若有气急或憋气,需要暂停喂养,待宝宝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喂养。可以在宝宝侧卧位、直立位、半躺位这3个姿势下进食。
温馨小贴士
①宝宝使用专用餐具;②喂养前做好乳房或奶瓶的消毒;③喂养前用洗手液、流动的温水洗手;④喂养过程中母亲或照护者务必戴上口罩;⑤喂养后餐具严格消毒。
以上就是高危儿居家康复训练的内容,宝爸宝妈们需要耐心学习,加油吧,爸爸妈妈们!在家一定做好防护,不必过于焦虑,温柔的抚触、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就可以让高危宝宝健康成长。若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互联网上咨询,顺利度过这段“宅在家”的时期。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
执笔:杜青 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