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通信作者郑军华教授是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也是上海派往武汉的第一支医疗队的队长。从1月25日大年初一抵达武汉至今,他已经带领他的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抗疫一线奋战了40天,今天他们带来了在前线摸爬滚打得来的感染控制实战经验。

郑军华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1  组建团队的背景

2020年1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1月23日10:00武汉实施封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示下,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紧急组建了“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同志担任领队,1月24日奔赴武汉市,开始了医护人员组团支援模式。

医疗队队员是来自上海市、区共52家医院的135名医务人员,其中医生占28.15%(38/135),护士占68.15%(92/135),院感医生占2.96%(4/135),公卫专业1人,占0.74%;医护主要来源于呼吸疾病科和ICU。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接收了该院的两个独立病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一家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尤其以收治危重症患者为主。

2  医院感染管理(院感)小组的建立

面对新型传染病,医生和护士的个人防护知识储备往往不足,需要院感人员协助;另外,部分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病区是由普通病房改建的,需要进行院感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再造,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所以,成立院感小组是非常必要的。

2.1  组织结构  由医疗队领队担任院感小组的总负责人,院感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队长负责,由队长直接领导,是很有必要的。选择经验丰富的院感专职人员担任组长,组员最好由院感专业人员组成,也可以临时培训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担任。建议每个护理单元的院感小组成员数量不少于2个。

2.2  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  保证院感小组成员内部信息正确、快速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标准的贯彻落实、所发现问题的反馈、整改措施的制定等,我们制定了微信和院感例会两种沟通机制相结合的制度,在医疗队成立之初,每晚都要进行一次院感例会,提前设置和公布会议的议题,有助于提高会议的效率。院感例会的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当天工作的简要汇报;②提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③院感问题清单维护与重点工作解决情况的效果跟踪;④潜在风险分析,制定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

2.3  工作目标  院感小组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医疗队队员零感染为目标。根据医疗队使命和驻地医院实际情况确定院感工作内容,并与团队领导协商一致。

2.4  服务对象  应明确院感工作的利益相关方和主要服务对象。利益相关方主要有本医疗队队员、患者和驻地医院医护、后勤和工勤人员,此外还有酒店经营管理者和酒店其他住宿人员,甚至包括防护物资捐赠者、新闻媒体记者和司机。

3  确定院感工作内容

因为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院感工作变得更为复杂,需要尽快转变院感工作职能,由以往按部就班的“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医护患的安全为中心”,由“管理者”转变为“安全员”和“守门人”。需要兼顾和监督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状况,每一个环节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医疗队医护人员感染,既要抓住主要矛盾,更要注重细节。改变往往是比较困难的,需要组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为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工作内容。

3.1  制定制度规范  我们先后制订了工作、生活等近30项院感制度和规范,主要包括:①不同环境下防护水平的要求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②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流程;③生活区域行为规范;④意外情况应急预案等。酒店作为医疗队队员唯一的生活场所,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避免发生交叉传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陆续出台了6项规范以约束队员的行为。完善的制度,是避免队员感染的前提和基础。

3.2  进行人员培训  为了落实各项制度、流程,对不同人群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培训的内容依据工作岗位的不同而不同。培训的方式可以多样,以学习有声材料和小范围分组面授为主。关键流程的培训效果必须考核,例如洗手、穿脱防护服、戴口罩等,务必做到人人过关。

3.2.1  院感监督员培训  院感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科室负责人承担整个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可以由院感专业人员担任院感监督员,也可以临时培养有一定院感基础的人员担任,为每个病区配备2名院感监督员是非常必要的。院感监督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①监督并协助每位进出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②环境清洁;③消毒液更换与配制;④协助进行防护物资、物品的申领与交接;⑤重复使用物品的消毒;⑥个人防护物资的归置与管理等。根据岗位职责进行规范化培训,小组成员间尽可能实现标准化和同质化,尤其是穿脱隔离衣和各类物品的消毒方面,标准一定要保持一致。

3.2.2  医护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除了要思考患者的病情及治疗以外,还要时时保持警觉,做好个人防护,对他们进行院感基础知识、院感意识和防护技能的培训很有必要。培训要有针对性,应该更加注重技能的培训,主要的内容有:①七步洗手法及手卫生时机;②穿脱防护用品的方法和相应流程,重点是如何正确穿戴和脱卸隔离衣和防护服、脱去N95口罩的时机和地点;③“三区两通道”物品的交接与信息传递;④高风险操作的防护要点等。

3.2.3  工勤人员培训  工勤人员主要由当地医院负责提供,也会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存在数量不足、紧急上岗和理解能力良莠不齐等问题,需要在上岗前对他们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隔离区。保证工勤人员免受污染是院感小组的职责,工勤人员的培训合格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是否直接或间接暴露。

3.3  防止职业暴露和感染  防止队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甚至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是院感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认真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现场查看并重新审查“三区两通道”的设计是否符合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护要求:①应该清晰标画出“三区”和“两通道”并严格执行;②保证人流、物流的流畅,减少折返;③考察医务人员进出通道缓冲间设置是否足够;④设计物流通道的环境清洁与消毒。(2)考察空气动力方向,加装必要设施,封闭部分通道,保证空气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3)确定医护人员在不同区域的防护保障水平。(4)制定不同区域环境、地面、物表甚至空气的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5)积极参与一次性防护用品的管理,保证每位队员使用合格的产品。(6)确定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方法与传递路径。(7)制度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与及时反馈,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改进措施,尤其需要检查院感监督员的工作,使其保质保量履行岗位职责,发现并纠正各种易致暴露的错误行为。(8)与驻地所在医院的院感管理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并通过他们协调后勤、物业、内镜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核心部门的工作。

3.4  防止非执业场所暴露和感染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疾病特征,武汉市采取了封城、交通管制等措施,使宾馆酒店等集中住宿地成为医疗队的唯一生活区域,虽然有利于队员的集中管理,但是增加了队员在医疗场所之外相互感染的机会。为了减少这种非职业场所暴露的机会,我们有计划地减少了每个房间的人数,先后制定了《进入酒店前医护人员守则》《酒店出入防护管理制度》《酒店房间防护管理制度》《酒店个人行为规范》《酒店双方共同管理防控疫情倡议》等一系列院感制度和行为规范,监督每位队员的依从性,及时反馈纠偏,极大地减低了队员在生活区域相互传染的风险。

3.5  监督队员身体状况和制度落实情况  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防护缺陷,不断持续改进。在加强医护人员依从性教育的同时,不忘对工勤人员的监管。制定身体健康状况监督每日上报制度,及早排解困难,发现隐患。积极介入酒店管理,在酒店大堂设立出入唯一通道,利用红外线体温监测技术,对出入酒店的每个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异常者及时规范处置。

4  院感工作的效果

2020年1月24日至3月2日,医疗队接诊的两个病区中,所有患者均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医疗队135名成员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稳定,达到了零感染的目标。部分院感防护制度在不同医疗队之间传递交流,反响良好。

5  小结

院感小组在医疗队队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在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避免交叉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团队领导的重视,可以调动和激发队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促进了院感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培训,牢固树立队员的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技能是基础,但是理想的物理隔离、优良的装备、良好的个人防护是底线,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多种减毒措施以便保持环境低毒是达到目标的关键。严格遵守生活区域的行为规范,正确佩戴口罩、严格的手卫生、开窗通风等措施,对于完成任务同样重要。对于综合医院普通病区临时改造的隔离病区,只要分区合理,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现场和过程管理,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隔离效果。作为上海市第一支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了部分经验,希望为随后派驻武汉的医疗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