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2月26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线上医院“徐汇云医院”成为上海首家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足不出户求医问药的需求。我们有幸邀请到医院执行院长朱福教授介绍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摸索出的经验。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势必会给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朱福
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第36届理事会理事,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在提倡不出门、居家隔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医疗需求,互联网医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使上海“互联网+医疗”跑出加速度!在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多方努力下,医保在线支付将陆续实现,更多市民将享受“足不出户求医问药”的看病新体验。

智慧医疗实力强劲 信息化建设准备充分

据统计,2月29日凌晨至17时,“徐汇云医院”上岗医生55人,全天新注册患者2458人,点击量10028次,实际完成就诊咨询810人,其中上海医保就诊患者307人,开具处方148张,其中符合条件的医保患者开具处方并完成药品配送36人。

作为徐汇-中山医疗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汇区中心医院成为上海市公立医院中首家挂牌的“互联网医院”绝非偶然。早在2019年,徐汇区中心医院便携手腾讯和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就智慧医院建设正式签约达成战略合作,随着“5G+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落地,其智慧医疗基础平台的应用得到升级再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也进入智慧化时代。

徐汇区中心医院开展医疗智能化的过程中,摸索出许多有效手段。例如通过生命体征监测仪或可穿戴智能设备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等进行实时、持续的监测,并将这些体征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传输给医护人员;利用通讯网络系统,提供患者的临床及CR、DR影像学资料,包括远程放射学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超声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时上传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报告、血液分析报告、电子病历、患者就医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分析慢性病重要记录、语音识别医生医嘱以及远程会诊等。

5G+智慧医疗方面,徐汇区中心医院及其医联体单位率先部署了5G超高速移动网络、千兆光网和边缘计算设备,并提供相关云服务,实现院内外重点区域的5G网络小规模组网,搭建“一网多区”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测试环境。在“智慧徐汇”双千兆示范区平台上,积极推进远程医疗、区域合作、智慧就医、智慧物联、人工智能等医疗信息化建设。

空中医院初具规模 云端医疗渐次落地

截至3月2日,上海已有首批6家公立医院挂牌“互联网医院”,除了徐汇区中心医院外,还包括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与此同时,包括中医医院在内,一批市级医院正在加紧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累计有37家市级医院集体推出在线咨询,原本线下可见的名医名家“集体上线”,免费为大众答疑解惑。这一批“空中医院”的亮相,其实意味着更多医疗核心业务将搬到“云端”,“在线”场景除了简单咨询,还将变得更丰富,“云问诊”“云处方”“云配药”等场景将渐次落地。所有互联网医院首轮均面向复诊慢病患者,即3个月内有过就诊记录、符合慢性病相关诊断、长期服药且病情平稳的患者,初诊患者、病情尚未明确或是病情出现变化的患者还需到院就诊。

在很多公立医院管理者看来,公立医院开辟“网上战线”,不光带来诊疗模式的变革,互联网医院也在推动医保、医疗产业以及整个医疗体系迭代升级,下一步互联网医院有可能实现电子处方流转,即患者凭一张电子处方,可在社区药房或网上“云药房”选购药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与此同时,问诊、处方、随访、药品配送等网上诊疗的所有环节都“有迹可循”,势必倒逼医疗机构进一步把重心向精准诊断、提升临床治疗手段等方面转移,也将重塑出更高效的就医秩序。

开启两线作战模式 看病免排队有妙招

除了首批公立医院挂牌“互联网医院”外,上海市市级37家医院均已推出“互联网+医疗”场景,在保证实体医院就诊服务的同时,一大批医学学科推出线上咨询服务,市民可登录医院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医院手机App,体验在线咨询服务。

上海首批公立医院挂牌“互联网医院”也意味着上海市级医院全面开启“线上、线下”两线作战模式,以进一步方便市民“择优、择便”就医。值得提醒的是,申城各大医院均已实行门诊预约制,市民可通过医院官方微信、网络、电话等途径预约后,按预约时间段到院就诊,可以实现“看病少排队甚至免排队”。

如今,上海各大医院均配备大量自助机,以及在线场景开发,关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在线渠道,可以获取更多就医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