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保障肠道健康,小肠镜帮大忙:小肠镜论坛精彩荟萃 ——第一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第21届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

 

小肠是人体中最长的消化管道,成人小肠总长度为5-7米,是名副其实的人体生命之河。小肠镜具有视野广、图像清晰的优点,在肠腔内可进可退,发现病变还可以取活检,做标记,甚至进行内镜下治疗,克服了胶囊内镜不能直视观察和取活检的缺点,本次第一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第21届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期间,特开设专门的小肠镜论坛,分论坛结合国内外小肠镜诊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






广东省南方消化病研究所智发朝教授:

小肠镜的现状与未来


智教授在讲课中指出,小肠镜检查虽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二线手段,但却是最重要的手段,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与其他手段比较的优劣势也基本明确。当前,小肠镜诊疗技术正逐步成为临床热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加强对小肠镜操作者的规范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未来,小肠镜诊治兼具将成为临床常规,同时,新“指南”的应用与普及将对我国小肠镜临床应用发挥指导及规范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龚帅教授:克罗恩病的诊疗经验分享


龚教授在讲课中通过典型病例跟大家分享了克罗恩病诊疗经验,他指出,CD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大肠、小肠病灶可不同步,应给予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完善的全消化道评估,尤其是小肠镜检查对诊断决策至关重要,CTE/MRE联合小肠镜,评估病情更为完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曾于珍教授:

EBV相关肠炎


曾教授指出,EBV相关肠炎极少发生在无明确免疫缺陷个体的综合征,病理改变可涉及各个器官。慢性或复发性IM样症状,伴随EBV抗体的异常改变或病毒载量的升高。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或致死的并发症,CAEBV在亚洲国家多见(重型),西方国家少见(轻/中)。此外,EBV+LPD是EBV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临床上需提高警惕,尽早识别EBV+LPD,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秀丽教授:

单气囊和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比较


左教授首先介绍了小肠镜技术要点,随后从小肠镜的操作时间、插入深度、并发症、困难结肠镜、ROUX-EN-Y术后等几个方面分别就单气囊和双气囊小肠镜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释。最后,左教授强调指出,单气囊和双气囊小肠镜各有优势,相得益彰。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杜奕奇教授:

《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2018,南京)》更新解读


杜教授在讲课中为大家总结盘点了《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2018,南京)》更新亮点如下:

1.小肠镜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解决了很多小肠疾病的难题,这次的指南是在2008年《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增加了诊断流程和小肠镜治疗技术,对于临床应用小肠镜有很实用的指导意义。

2.重新定义了小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将困难结肠镜和术后ERCP等新的适应证加入。

3.对于小肠镜操作前准备如麻醉、肠道准备、CO2设备等作了更详细的阐述。

4.对于单气囊和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作了详细指导,适用于有不同设备的医院开展。

5.提出了“深度进镜”的理念,对于如何提高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作了精确指导,并定义了如何判断进镜深度,如何开展黏膜标记(如墨汁)。

6.首次建立了小肠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流程,指出小肠镜并非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手段,应在胶囊内镜、CT等影像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可提高阳性率。

7.对小肠疾病的种类进行了进一步分类,具有临床指导价值。8.重新定义了小肠镜可以开展的治疗技术,突出小肠息肉摘除、异物(如滞留的胶囊内镜)、血管病变处理、狭窄扩张等新技术,尤其对于胶囊内镜滞留的处理提出了小肠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