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创新引领发展,新技术开创新未来 ——第一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第21届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ESD论坛精彩荟萃

 

与国外相比,我国内地ESD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随着ESD的不断推广,广泛开展,不仅改变了消化门诊及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促进了我国ESD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而且ESD促生或衍生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新概念,如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治疗粘膜下肿物、消化内镜隧道技术等。同时,ESD正向“更深更广”发展,如在纵膈、腹腔、盆腔等部位的开展,以达到探索原外科疾病的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目的。第一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第21届全国超声内镜学术研讨会上,ESD论坛邀请到来自ESD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国ESD现状与未来等热门话题,分享成功经验案例,展望ESD发展新趋势。




彭贵勇:双镜联合治疗有潜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贵勇教授介绍了胃镜-腹腔镜(机器人)联合治疗有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早期胃癌经验。在消化科、普外科、麻醉科治疗团队的配合下,彭教授课题组采用胃镜、腹腔镜(机器人)联合治疗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早期胃癌,能够进行胃癌病灶完整切除,可能转移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保留胃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该术式适用于可以内镜下ESD完整切除,但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的早期胃癌,可对侵袭较深的病例实施全层切除,胃腔始终未和腹腔相通,避免肿瘤播散和污染腹腔。腹腔侧缝合确实可靠,避免术后穿孔,同时可行胃周淋巴结清扫,减少术后复发机会。


钟芸诗:SMT内镜治疗进展和共识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芸诗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疗中国共识(草案)进行了解读。随着我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检出率逐年增高,导致目前国内存在病例选择缺乏标准,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情况。目前,国际上仅有美国消化内镜协会发布的《消化道上皮下病变内镜诊疗指南(2017)》,国外相关指南偏向于诊断,在治疗方式选择方向较为保守。依据我国 SMT 诊治现状,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我国《黏膜下肿瘤诊治共识意见》于2017年3月开始撰写,2018年4月基本定稿。该共识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和消化道上皮下病变等术语进行了定义,对SMT的诊断、内镜治疗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发症处理、随访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推荐。


李锐:内镜切除术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进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锐教授分享了内镜切除术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进展。内镜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术后可出现诱导麻醉意外、误吸等,术中较易发生出血和穿孔,术后可发生迟发性出血、迟发型穿孔和狭窄。应对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出血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贲门-胃底部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微小血管出渗血在内镜诊治中不可避免。ESD术中出血可药物止血、电刀直接电凝或止血钳电凝,预防性钛夹夹闭可预防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总有些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也总有些并发症是人为造成的,开创规范化培训之路,减少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引起的并发症是未来的方向。


施新岗:食管早癌ESD进展

上海长海医院施新岗教授围绕食管早癌ESD进展展开了精彩的探讨。食管癌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七位,死亡率第六位,而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例数占世界半数。早期食管癌是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可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研究显示ESD治疗食管早癌整块切除率在90%以上,完全切除率在70%以上,其常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和狭窄。内镜切除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应各复查一次胃镜,此后每年复查1次内镜,随访时应结合染色和(或)放大内镜检查,发现阳性或可疑病灶行指示性活检和病理诊断。表浅型食管鳞癌ESD后切缘阳性率为5.3%-9.1%,ESD失败或创面肿瘤残留等情况应行ESD术后食管切除术。


许洪伟:胃早癌ESD进展

山东省立医院许洪伟教授详细论述了胃早癌ESD进展。目前ESD被公认为一种疗效确切的早期胃癌治疗方式。在年龄≥70岁的早期胃癌患者中,ESD与手术治疗总生存率相似,此外,ESD较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上更具优势。胃早癌的术前诊断中,NBI技术被用于内镜诊断,此外富士LASEREO蓝激光系统使得内窥镜深入检查黏膜表层微细血管成为可能。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来进行数十万致数百万张图像用作学习数据,借助人工智能,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发现早期胃癌。多种手术新技术在不同方面改善了胃ESD技术,如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止血能力和手术成功率等。


刘思德:结肠早癌ESD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思德教授解析了表浅型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ESD已成为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的标准方法之一。因为结肠肠壁菲薄、肠腔操作空间有限、部分肠段相对游离等解剖特点决定了结直肠ESD操作难度要高于上消化道ESD。窄带光模式可对结肠粘膜及血管微结构进行显示。0-Ⅱ型早期结直肠肿瘤可分为0-Ⅱa、0-Ⅱb、0-Ⅱc三种亚型,不同亚型具有不同发育模式,应根据肿瘤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肿瘤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