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努力奋进,开拓创新——2019长海消化病和消化内镜周暨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术年会精彩呈递

 


周平红教授:内镜微创治疗食管疾病技术体系的创建意义重大,应积极推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指出,我国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应立足于三个创新点,即建立食管早癌内镜微创治疗新策略;构建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微创治疗体系;创建贵门失驰缓症内镜微创治疗新范式。以期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提高治疗率,将内镜治疗技术标准化,普及化,改善预后患者预后,扩大受益人群,提升我国消化内镜的国际影响力。


朱春平教授:建立我国新型胃癌风险评分系统,重视高危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朱春平教授认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每年新发病例超过41万例,早期筛查诊断刻不容缓。建议从我国国情出发,普及胃癌防治科普知识,依托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平台,建立早期胃癌筛查协同研究网络。将胃镜筛查、上消化道钦餐和血清学筛查等多种方法共同使用,针对高危人群,及时筛查。


陈涛博士: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涛博士指出,目前内镜切除消化道SMT主要方法包括ESE/ESD、EFTR和STER,更加微创、恢复更快,保留了消化道正常结构。后期将对大直径肿瘤安全切除的突破,切除过程中出血风险,破碎风险的管控进行优化。此外,消化道SMT即使恶性可能,一般无淋巴结转移,切缘不需要保留“广泛”的正常组织。


陈慧敏教授:沙利度胺在血管畸形导致的难治性消化道出血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慧敏教授认为,在多中心大样本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沙利度胺治疗血管畸形难治性出血安全可靠;安患者耐受性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明显减少患者出血次数,降低住院及输血次数,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董智瑀教授:新评分系统在高危出血征象急性非静脉曲张患者中,预测准确性优于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同济大学董智瑀教授指出,收缩压、血红蛋白、血尿素氨、血肌矿和内镜治疗方式是ANVUGIB患者院内再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新评分系统计算方式较为简单,以2分作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的分界最为适宜,可以保证在预测绝大多数院内再出血患者的同时,节约更多的临床资源。且预测ANVUGIB患者院内再出血的能力优于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


王蕴教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黏膜破损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容忽视

复且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蕴教授指出,黏膜破损是POEM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由金属夹夹闭的造成的黏膜破损较为罕见,发生率仅1.7%,其中,破损最常发生在贵门处(64.1%),最常见形态为穿孔(56,4%)。

此外,另一项报告中,王蕴教授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既往治疗方案并不能提高患者临床反流率,且治疗患者POEM术疗效较差,5年有效率,中位随访时间也并无明显延长。约11.1%的患者治疗后无效,值得深思。



赵胜兵:结肠镜的腺瘤漏诊水平、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指标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赵胜兵教授在一项基于背靠背结肠镜的系统评价分析中指出,目前我国总体腺瘤,进展期腺瘤,和锯齿状息肉的漏诊风险较高。小腺瘤,锯齿状息肉,肩平腺瘤,以及具有高CRC风险人群和女性存在高AMR的风险,除ADR外,APPC是AMR和AAMR的质控指标,可用来进一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减少结肠间期癌的发生,是结肠腺着漏诊率的更好预测指标。


孙力琪教授:DNA多倍体联合胆管刷检在诊断不明原因胆管狭窄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孙力琪教授指出,虽然EUS-FNA在诊断胰腺占位引起的胆管梗阻时更有优势,而在诊断胆管原发占位时EUS-FNA和ERCP刷检并无明显差别。此外,胆管刷检联合DNA-ICN进一步亚组分析得出,细胞刷检在高位及低位胆管刷检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加用DNA-ICM后低位胆管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高位胆管。DNA-ICM以及DNA-ICM联合细胞刷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显著离于单纯细胞刷检,但是特异性会相应下降。


胡平方教授:小肠出血的诊治特点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胡平方教授指出,随着内镜及影像学技术发展,小肠出血诊治水平大大提升。但目前为止,尚缺乏理想诊断手段。区分显性/隐性出血有助于后续诊断和治疗手段的选择,建议临床医生在病史的询问中,要对病因了解细致入微,病因不明确时需要考虑重复胃/肠镜检查。


沈峰教授:内痔泡沫硬化剂治疗的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沈峰教授指出,内痔疮硬化剂治疗,无需特殊设备,操作方便,反复进行,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与传统硬化剂相比,泡沫型硬化剂可以显著减少剂量。术后不容易出血,利用泡沫硬化剂超声可视性好。辅助以术前、术后评估,可作为规范化治疗得以推广。


本论坛围消化内镜近些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实际操作技术,疑难病症的预后分析展开,会场学术交流热烈,充分为会代者提供了思维碰撞的舞台,完美呈现了目前消化内镜的发展与进步,最终造福于患者。